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终身性睡眠障碍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一般起病在5岁以后,多数为10~25岁;然而部分人口学数据报道起病呈现双峰模式,即第1高峰为15岁,第2高峰为35岁。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慢性的睡眠障碍,多在青少年时发病,表现为白天嗜睡、夜间睡眠质量差、入睡前出现幻觉、常做噩梦、喜冷饮、急躁易怒、四肢乏力、笑软、情绪低落等。医院都是莫达非尼、盐酸哌甲酯等中枢兴奋剂控制,效果不佳,且副作用大,这类药物只是控制而不是治疗,长期服用不能治本,还需终生用药,对肾脏、精神方面有极大的损害。因为这个疾病发病率不高,国内还没有普及,绝大多数医生是不了解的,更没有好的办法。法金庆大夫建议中药对症济世促醒汤汤调理,平时注意饮食,保持心情愉悦。
发作性睡病的四大症状:
1.出现发作性嗜睡症状的患者在清醒时一般处于波动的警醒水平低落状态之下,午后更为明显。嗜睡程度增加时,即发生短促睡眠。大多数患者在发作前先感到睡意加重,仅有少数患者会在极短的时间从相对的清醒状态陷入睡眠。单调的环境,如在阅读和听课时,更容易诱发嗜睡。一些典型病例可发生于各种活动中;例如进食、发言、操作机器、驾驶车辆等。
2.猝倒(cataplexy)是一种短暂的、完全可逆的运动抑制的发作,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随意肌肌力丧失或降低。可出现于50%~70%的患者。常由于大笑、发怒、情绪激动、紧张、疲劳或饱食而诱发。
3.睡瘫症约见于20%~30%的发作性睡病患者,亦可能单独出现。在睡醒后或入睡时(无论为午睡或夜间睡眠)偶然发生四肢弛缓性瘫痪。
4.入睡时幻觉可出现于30%左右的患者。常与睡瘫症同时出现。
引起的原因有哪些呢?
第一个是遗传因素,大多数嗜睡症是由下丘脑分泌素(hypocretin,大脑中一种支持睡眠-觉醒状态稳定的神经肽)缺失引起的,有家族史的病人患病的几率明显比普通人高。还有与我们的HLA基因有关系,所以有一些发作性睡病的患者,她的家属中,尤其是直系的亲属中可能会同样存在一些基因的缺陷,所以说,有一些发作性睡病可能容易出现遗传,但是大部分的患者来说,可能对这种显性的遗传不会出现或者出现的几率很低。
第二个是年龄,发作性睡病的患者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一般起病在5岁以后,其发病高峰期为8~12岁,男女均可患病,男性略高于女性;然而部分人口学数据报道起病呈现双峰模式,即第1高峰为15岁,第2高峰为35岁。
第三是疾病因素,生活中有很多疾病都是因另外一种疾病而引起的,因此疾病本身也可以成为引发的原因。像睡眠呼吸暂停症候群及其它睡眠引起的呼吸障碍;昏睡症:睡眠肢体过动症(如四肢过动症或磨牙等):忧郁症;病毒感染后嗜睡;头部外伤;新陈代谢疾病毒素或药物引起的嗜睡;昼夜生物节律障碍疾病;睡眠不足等疾病!
第四个是发现由一些内因性所造成的嗜睡,会对其病症对症下药。若是其它外因性所造成的,则医生会调整患者的睡眠习惯加以治疗,此外,手术,磕碰,肥胖也都是导致病情的病因。
患者张..,女性,17岁,初诊时间年12月10日。
主诉:无明显诱因出现不可控制的睡眠行为1年。
现病史:患者从年前无明显诱因与人聊天,或上课时,或坐车时等出现不受控制就可进入睡眠状态,呼之不应,几分钟后又可自行苏醒,医院就诊诊断为:发作性睡病,检查检验都无明显异常,给予西药治疗,诉无明显改善。
体检:患者神志清,略显疲倦,身体偏胖,体检未见明显阳性体征,面色恍白,自觉乏力,动则心悸,12岁初潮,月经量一直较少,色淡,大便溏,小便正常,舌体淡胖,边有明显齿痕,苔薄白,脉细缓。
诊治:中医诊断:嗜睡病,辩证:心脾两虚,治法:开窍醒脑,补益心脾;治疗方案:头体联合针治疗配合中药归脾汤加减。
中药济世促醒汤加减(白术30,远志5,党参15,黄芪15,甘草10,当归10,茯苓20,淮山20,益智仁15,芡实15,陈皮10)。30天为一疗程,首疗程每天治疗。10天后复查时,患者乏力感减轻,发作性次数明显减少,大便仍溏,小便正常,舌体淡胖,边有明显齿痕,苔薄白,脉细缓。
第二疗程加量调整治疗,中药促醒汤加减略做修改,增加炒白术20克。连续7天,复查时睡病症状基本缓解,没再出现不可控睡眠状态。患者乏力感基本消失,大小便正常,舌体淡胖,边有齿痕,苔薄,脉缓。
效不更方,第三疗程治疗,配合中药养心健脾继续巩固治疗,患者所有症状消失。
2年后顺利考入大学,追踪1年,现患者发作性睡病基本消失
济世促醒汤
第一阶段:首当以健脾疏肝、行气活血之运行,以调节体内各个机能使病情得到初期改善,症状减轻。调节大脑神经细胞使所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反应,阻止进行性退化,促进恢复大脑对人体正常支配,调节改善患者的肢体平衡,正常饮食、新陈代谢、睡眠等现象。
第二阶段:其次以祛湿化痰、温补肾阳之运行,药物针对冶疗,以降低阻力状态为目标,以阻止湿浊蒙蔽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调节躯体体重,燥湿健脾豁痰开窍,严格遵守冬令进补的重要原则,可将阴寒攘于外;温补肾元,可使肾气旺于冬。
第三阶段:最后以调和营卫、和解少阳之运行,对大脑神经元进行调节,促进神经元的蛋白质合成,并进一步避免神经细胞免受各种缺血和神经,调节改善紊乱的脑细胞分化机制。
长按识别
氟桂利嗪胶囊是一种选择性非特异性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它的结构中含有一个氟原子,增强了脂溶性,更容易透过血脑屏障,主要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细胞,阻止过量的钙离子通过钙通道进入细胞,使细胞内钙离子总量减少,从而松弛脑血管平滑肌,扩张脑小动脉,抑制脑血管痉挛,改善脑微循环,增加耳蜗小动脉血流量,改善前庭器官循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也可对症治疗前庭功能紊乱所致眩晕,对偏头痛所致头晕也有效。
氟桂利嗪脂溶性强,易进入中枢,常见嗜睡、困倦、乏力等副作用,长期服用氟桂利嗪还可导致迟发性运动障碍、静坐不能等锥体外系反应以及抑郁症等严重不良反应,尤其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老年人应从小剂量开始,最好睡前服用,以免发生跌倒,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对于偏头痛,氟桂利嗪胶囊的用法用量为:65岁以下患者起始剂量为每天10mg(2粒),睡前服用,65岁以上患者起始剂量为每天5mg(1粒),睡前服用,症状控制后,应进行维持治疗,维持治疗应连续服用5天,停药2天,直至维持用药6个月,方可停药,以免偏头痛复发,如果在用药2个月后症状改善不明显,说明患者对药物反应不佳,便可停药。对于眩晕症,氟桂利嗪胶囊的用法用量为:65岁以下患者起始剂量为每天10mg(2粒),睡前服用,65岁以上患者起始剂量为每天5mg(1粒),睡前服用,初始治疗疗程一般不超过2个月,对于慢性眩晕症,如果用药1个月后症状没有改善,说明患者对药物反应不佳,便可停药,对于突发性眩晕症,如果用药2个月后症状没有改善,也应停药,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用药,不要盲目增加剂量。
氟桂利嗪胶囊主要用于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预防性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头痛发作频率,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减轻头痛发作程度,提高急性期治疗效果,因此,氟桂利嗪胶囊需要长期服用,如果治疗初期头痛没有明显缓解,应继续坚持服用,用药疗程至少为2个月,最多可用至6个月,但如果出现帕金森综合症、抑郁等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急性期的偏头痛患者应在服用氟桂利嗪胶囊的同时,联合急性期的治疗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常用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曲普坦类药物,常用药物有舒马曲普坦、佐米曲普坦和利扎曲普坦等,这些药物起效快、作用强,可以快速、持续缓解头痛症状,减少头痛再发,使患者平稳度过偏头痛急性期,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猜你喜欢:一分钟抑郁症快速自测,中了5条以上要警惕了
老年人需要服叶酸吗?听听药师怎么说
自测达到73分以上,是重度抑郁症!感觉自己抑郁的,来测试一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宝宝发烧,很多家长彻夜难眠,心焦,害怕……还有就是反复给孩子量体温
但其实大部分家长的措施不但不能帮助孩子“快点退烧”,反而会拖慢恢复速度……
1
不!要!反复量体温
有3个多年来都很顽固的(并且得到很多医务工作者传播的)误解:
01
38.5度以上要及时吃退烧药,不然会抽筋
——这是错的,其实38.5度这个数字本身没有特殊意义,
很多医生会向家长介绍这个数字,是因为家长没有足够知识来判断,医生也没有足够时间来教学,具体给孩子吃退烧药的方法,所以就简单粗暴介绍“体温超过它就吃”
这个方法本身也不是坏事,但坏就坏在很多家长把它绝对化,认为“体温不到38.5度就不能吃,不然对孩子有害”,然后“体温超过了38.5度就要立即吃,不然就糟了”
但是孩子生病发烧了,体温其实是经常波动变化的,很多时候恰好围绕着38.5度,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很多家长就焦虑地巴不得每5分钟给孩子量一次体温,生怕“错过”了体温超过38.5的那一瞬间,结果“烧抽筋/烧坏脑子”……
——这样做只会频繁“折腾”孩子,打扰他们的休息和恢复!
照顾发烧孩子的夜晚,只需要测一二次体温,对孩子总体情况做到心里有数,就可以了;完全不需要,频繁量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