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睡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都晓得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那么你知道
TUhjnbcbe - 2022/10/10 21:48:00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这句话已经成为大多数驾驶员的行车准则。但是,你知道吗,开车前也不能随随便便吃药。近日,外地就出现了一例服用止痛药后开车险些失控的案例,从而引发人们关于药驾的热议。

开车前,服用哪些药物后会影响驾驶?如何避免?听听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医院)药剂科专家怎么说。

吃了止痛药开车眩晕

近日,“吃止痛药后开车险失控”的标签出现在新浪微博,引发许多网友热议。

原来,该案例发生在5月29日,医院工作的护士小沈从单位下班开车回家,路上感觉越来越眩晕,还恶心想吐,随时有车辆失控的危险。后来,她坚持把车驶向路边,停靠稳当后,拨打了报警电话求助。警方赶拢后了解到,小沈是开车之前吃了止痛药,药物副作用上来了,引起了头晕。

吃药之后开车,简称药驾,真的会影响驾驶吗?对此,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药剂科主任陈剑鸿表示,服用后会影响驾驶的药物种类多达十几类,常见的有感冒药和抗过敏药物,服用之后可能产生嗜睡、疲惫、注意力不集中、晕眩耳鸣、视物不清、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极容易酿成安全事故。

七类药品对开车产生影响

具体而言,哪些药物服用后会对安全驾驶产生影响呢?

陈剑鸿介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信息,有七类药品服用后可能会对安全驾驶产生影响,并且建议服用这些药物期间禁止驾车。

这七类药品分别是:

1.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非那根、异丙嗪、氯苯那敏等。在常用感冒药、抗过敏药和止咳药当中,基本都含有抗组胺类药物,有明显嗜睡、困倦等不良反应。

2.抗抑郁、焦虑类药。如苯二氮卓类药物、丙咪嗪、多虑平等。这类药物直接作用于大脑皮层兴奋中枢。服用后大多会有明显嗜睡、眩晕、头昏、乏力等不良反应。

3.镇静催眠类药。如地西泮、佐匹克隆、苯巴比妥等。该类药物通过对中枢神经的抑制来诱导睡眠,可对人产生镇静、催眠和抗惊厥的作用,造成肌肉抽动、手指震颤等现象。

4.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氨基比林、非那西汀、布洛芬等。此类药物服用后易造成头晕、困倦、听力减退、大量出汗等不良反应。

5.抗高血压药。如利血平、硝苯地平、普萘洛尔、可乐定、甲基多巴等,此类药物副作用广,心血管方面会带来心悸、心绞痛和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神经系统方面会带来头痛、眩晕和嗜睡等不良反应。

6.抗心绞痛类药。如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制剂等,这些药物会扩张血管从而导致头痛,还会因眼压升高而导致视物不清、头晕乏力等,影响司机视野。此外,《机动车驾驶证申领规定》中明确规定,心脏病患者不能申请驾驶证,但部分病情较轻的患者仍会选择自己开车,而大部分心脏病类药物都可能伴有眩晕、头痛、耳鸣、低血压或视觉障碍等副作用。

7.降血糖类药。常见有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及中药的消渴丸等。如果注射或服药过量,之后又未及时进餐,血糖的快速降低会诱发低血糖,从而出现心悸、头晕、多汗、乏力、意识模糊等症状,危及驾驶安全。

支招

这些方法帮你避免药驾

除了开车前不服用前述7类药物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更好地避免药驾呢?

陈剑鸿介绍,首先,常用药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吃药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对药物的用量、禁忌和副作用,必须了解得清楚明白,从而确认是否会对驾车造成影响。

其次,如果生活中必须开车,或开车频率很高,可以在就诊时向医生提出或表明,请医生在开药时,避免使用对驾驶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第三,服药必须遵照医嘱或严格按照说明书吃药,千万不能超剂量服用,也不能随意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第四,如果在服药期间已发现有不良反应,切勿坚持开车,应耐心等药效消失,也可以咨询医生或者药师。

最后,如果服用其他药物但又不清楚是否会影响驾驶,可以咨询医生。

另外,记者也咨询了重庆交巡警相关人士。对方表示,服用药物后身体产生副作用影响驾驶,那就肯定不能开车了,如果在道路上出现违反交通法规的情况,一样会被处罚。

调查

服药后身体不适你会坚持开车吗?

既然服用一些药物后会产生嗜睡、头昏等情况,那么,司机朋友们又是怎么对待此事呢?记者昨日在朋友圈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多数司机表示,服药后身体不舒服会尽量选择不开车。

家住南岸区和黄御峰小区的彭先生去年取得驾照,还是一名新手。他表示,如果要服用药物,那就说明身体已经不舒服;既然身体情况不好,肯定不利于全神贯注驾车。因此,日常出行要根据身体情况来判定,不舒服就不要开车,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或打车。

不过,在江北区新溉路创业的女孩可可却坦言,自己有过感冒服药后开车的经历,的确是头脑晕乎乎,但精神方面还能集中,最后也成功到达了目的地。

因为业务关系,28岁的薛先生需要经常开车出去见客户。他表示,自己开车是常态,即使感冒后服用西药出现嗜睡状况,他也会硬着头皮开,“如果有人陪同,就让对方和我聊天;如果没人陪同,就打开车载音响,以此来提神。没办法,安全意识谁都有,但时时刻刻都贯彻执行不现实,还是要考虑到具体工作情况。”

今年55岁的李先生已经拥有30多年驾龄,对他来说,开车出行是常态。他告诉记者,如果是小感冒,自己一般不会服药,因为吃药后打瞌睡肯定无法开车。

“交通法规不会因为你感冒了就特殊对待,如果服药后身体状况不佳,就不要开车。因为除了是拿自身和家人安全冒险之外,也会对他人的安全造成影响。”59岁的钟先生说,有一次他因为有些感冒,开车途中注意力不集中,不仅闯了红灯,还差点撞到一位老人,“闯红灯被扣分罚款还是小事,撞到人真的就后悔莫及了。”

观点

治理药驾要补短板

近些年,药驾时有发生,其危害逐步被人们所认知。某种程度来说,药驾与酒驾构成安全隐患的原理几乎一致,都是降低了驾驶者的判断、反应与控制能力,服用一些药物的危害甚至高于饮酒。

当然,药驾与酒驾有本质区别。首先,药驾远不如酒驾普遍,也不具有明显的主观故意。其次,药驾的识别比酒驾要困难得多。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世界卫生组织列出了7大类,仅常见的感冒药就有十几种之多。别说是执法检查药驾困难,就连使用者本身也很难准确识别。

现有的药品管理中,对药品的副作用和禁忌有明确规定,在药品说明书中也有相应描述,但用药者普遍缺乏阅读药品说明书的习惯,且说明书往往文字很小,不便阅读。人们的用药安全主要依赖于医嘱,但医嘱往往不那么详细。

时下,对药驾的管理远远滞后于汽车社会发展的步伐,治理药驾要尽快补上短板。比如,建立相关药品包装强制警示标识制度,让用药者充分知情,提示其“吃药不驾车、驾车慎吃药”;将是否适合驾驶纳入到医生医嘱和药师荐药说明的责任范畴,让专业人士做出专业提醒,等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都晓得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那么你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