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再无好人,也无坏人,只有真人”
提到秦可卿,可能很多人印象最深的是“淫丧天香楼”的标题,以及办丧事时贾珍如丧考批的丧“女”之痛。就如周汝昌先生所说,一改用传统正统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来看待《红楼梦》人物,是永远也得不出什么科学结论的。
第五回出现的秦可卿,对于贾宝玉和王熙凤来说,意义非凡。宝玉在秦可卿的卧室午睡,神游太虚幻境,睡梦中迈出了小男孩精神和身体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
人的才干,只有遇上大事,才会显得光彩夺目。凤姐就是抓住了这样的机会,因为操办可卿的丧事,可以说是名扬四方。
宁府请贾母等人赏花,宝玉喝醉了想要休息,秦可卿自告奋勇去照顾她。不顾嬷嬷反对,不忌叔叔侄媳妇的关系将宝玉安排在自己的房间,难道真像野史所说跟宝玉有非同寻常的关系?可卿为什么要怎么做呢?
01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小孩例外
最初读《红楼梦》的时候,仅能理解表面意思,这不就是宝黛钗三角恋情吗?过几年再读,发现凤姐,李纨,邢夫人等人,也非常的有个性。如今读,才逐渐看出这繁华大家族的衰败缘由。至于周汝昌先生所说的正邪两赋,只略懂一二。
由此可见,循序渐进地阅读,对理解此类经典作品非常重要。宝玉在秦可卿房里午睡这一节,是整部小说中比较关键的的环节。通过秦可卿将小说里的两大主角串了起来。
秦可卿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是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出于对她的信任,贾母放心把宝玉交由她照顾。
虽然辈分上宝玉是叔叔,但秦可卿比宝玉长几岁,在她眼里,宝玉就是个小孩子。所以在嬷嬷说“哪有叔叔往侄儿房里睡觉的道理”时,秦可卿觉得嬷嬷小题大做了。
封建传统思想讲究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但宝玉年幼,我们不应当用成人的思维去评判孩子的行为。宝玉早熟早慧,就像现代青春期的男孩子,对外界和异性开始有了朦胧的感情,自己也无法理解。当时的父母也不可能直接给孩子上性教育课,算现在的父母,对这方面的教育也是讳莫如深。
曹公用梦的方式,把这件事教给宝玉,用心良苦。
摘掉有色眼镜,用孩子的眼光去看看那个年龄段的世界,就不会色情的眼光来看待宝玉午睡这一节了。
02启蒙导师,高瞻远睹,惊醒梦中人
很多人觉得奇怪,为什么雷厉风行的凤姐,跟温柔可人的可卿是闺蜜。可卿长得好,性格也好,知人识事,两府上下都喜欢她。凤姐欣赏她的才干,而她,也认为凤姐是女中豪杰,两人惺惺相惜。
秦可卿吸引人的除了外貌,更重要的是她对贾府未来命运的遇见,高瞻远睹,见识过人。这应该是是曹公在可卿身上重点想表达的东西,而非有些读者认为的“风流史”。
贾府上下无一男丁可以继业,因此宁荣二公求警幻仙子指点宝玉,助其跳出迷人圈子,走上正道。警幻仙姑带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通过金陵十二钗画册、歌舞演绎、云雨之事等,点拨宝玉。
在薄命司中,宝玉领略了少女们不幸身世和悲剧归宿,对宝玉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有深远的影响。宝玉年幼,对梦中的仙姑的教诲似懂非懂。但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宝玉表现出来的对女性的尊重和认可,与警幻仙子的启蒙不无关系。
可卿去世前,也托梦给凤姐,让她要提防树倒猢狲散,未雨绸缪。旧时男人的天下,天塌下来由他们顶着,女性安分做好自己的事即可。可卿和凤姐,大有男性的才干和见识,这样的远见,不是一般女子能有的。
凤姐和宝玉,梦醒后都没有听可卿的劝。贾府的衰败势不可挡,等大家都后悔时,已经来不及了。
曹公安排秦可卿照顾宝玉午睡,意义深远。如果没有在可卿房里的这场梦,后文又如何解释宝玉对女孩们的偏爱呢?
您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面包树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