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访友、聚会聚餐时难免会喝些酒,大家知道饮酒的危害,但很多人不知道,酒不能乱喝,更不能乱劝!
同伴出现醉酒症状时如何陪护?哪些酒水不能混搭?哪些药和酒不能同时服用?这些问题,医会宝宝为你一一解答。
快把这篇文章转给你身边爱喝酒的TA!
///
按酒精量来计算,成年男性和女性一天最大饮酒量应不超过25克和15克,具体到各种酒,如下图所示:
1千万别劝这5种人喝酒
1.孕妇和备孕女性
孕妇喝酒可能导致胎儿患酒精综合征,可能包括身体缺陷、智力、或认知障碍。
2.哺乳期女性
酒精会通过母乳传给宝宝,摄入任何形式的酒精都会降低宝宝吃奶的量;酒精还会改变母乳的味道。
3.要开车的人
任何酒精含量都会影响判断力和安全驾驶能力,午饭喝酒晚上都不适合开车,晚饭喝酒第二天早上都不适合开车。
4.儿童和青少年
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酒精会影响他们的大脑发育,可能导致持久的智力影响。
5.喝酒后容易脸红的人
喝酒脸红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会更大,因为他们可能有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缺陷。
酒精经肝脏代谢后会产生乙醛,ALDH2可以分解乙醛,ALDH2基因缺陷就会使人体难以分解乙醛,体内乙醛过量导致脸红和高血压。
2急性酒精中毒临床表现
兴奋期:
感觉头痛、兴奋、健谈、饶舌、情绪不稳定、自负、易激惹、可有粗鲁行为或攻击行为,也可能沉默或孤僻。
处理办法:
1.停止饮酒、多喝水,进食些水果,冷水洗面,贴身照顾
2.离开不安全的饮酒场所
3.切勿驾车
共济失调期:
肌肉运动不协调,行动较笨拙,言语含糊不清,视力模糊、步态不稳,伴有恶心、呕吐、困倦。
处理办法:
1.停止饮酒、多喝水,进食些水果,冷水洗面,贴身照顾
2.行动时给予扶持,尤其是进出卫生间、上下楼梯,过马路时注意安全
3.可进行刺激咽喉催吐疗法
4.若有呕吐及时清理,谨防窒息;若已经呕吐多次,醉酒症状好转时,可侧位卧床休息;若无呕吐,很快进入昏睡期,尽量就医;若不送医,应侧卧位,床边陪护并定时翻身,密切注意呼吸循环情况。
昏迷期:
当血乙醇浓度超过mg/L,患者可陷入深昏迷、瞳孔散大,体温降低,血压下降,呼吸慢而有鼾音,可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而有生命危险。
处理办法:
1.必须送医或呼叫
2.置于稳定侧卧位并观察呼吸脉搏情况,注意清理口腔呕吐物。
3这些酒水不能混搭!
白酒+啤酒
啤酒中含二氧化碳和许多水分,可促进白酒中高浓度的酒精在全身渗透,更易对脑、肝、肾、胃造成损害。二者混合饮用容易使醉感提前到来,难受程度明显大于单喝一种酒。
白酒+浓茶
浓茶中的荼碱可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不但起不到解酒作用,反而会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
烈酒+红牛
功能性饮料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电解质、盐、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掺兑在酒中饮用,电解质中的钠离子和咖啡因会增加心脏负担,使人感到心慌、胸闷等。
红酒+雪碧
碳酸饮料在胃里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迫使酒精很快进入小肠,小肠吸收酒精速度比胃要快的多,从而加大伤害。
4这些药和酒同服很危险!
感冒药+酒=肝衰竭
很多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及缓解疼痛。
而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生物转化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毒的代谢物质,需要与体内的还原性谷胱甘肽等保护因子结合才能降低毒性。过量饮酒时会消耗大量体内的谷胱甘肽,致使对乙酰氨基酚生成的代谢物无法与谷胱甘肽结合,增加肝脏衰竭风险。
抗心绞痛药+酒=头痛、休克
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及硝苯地平等抗心绞痛药,如果在服该种药期间饮酒,或引起血管过度扩张,导致剧烈头痛、血压骤降甚至休克。
头孢类+酒=“毒药”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其进入体内先转化成乙醛,继而在酶作用下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头孢类抗生素会抑制乙醛继续转化排出,乙醛积蓄过多可导致患者面部及全身皮肤潮红、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症状,甚至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休克等严重的症状。用药者饮酒后5-10分钟即可发病,反应持续30分钟至几个小时,严重者甚至会致命。
降糖药+酒=低血糖休克
在使用优降糖、降糖灵、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二甲双胍、胰岛素等降血糖药期间,不能同时饮酒。酒精具有增强这些药效的作用,两者相遇,可能引起头昏、心慌、出冷汗、手发抖等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发生低血糖性休克,危及生命。
安眠药+酒=致命组合
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三唑仑、巴比妥类及水合氯醛等镇静催眠药,有的本身就有一定的抑制呼吸、心跳的作用。
酒精也有相同作用,两者合一可产生双重刺激,使人反应迟钝、昏睡,甚至昏迷不醒,呼吸及循环中枢也会受到抑制,出现呼吸变慢、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抗过敏药+酒=嗜睡昏迷
抗过敏药主要就是抗组胺药物。如果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如扑尔敏)等第一代与酒同服,可引起嗜睡、精神恍惚、昏迷。服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期间也应忌酒,否则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无论如何,喝酒都应适量,酒精在人体内蓄积的伤害远超你想象。若出现酒驾、醉驾,当事人更将付出法律及社会代价。
莫存侥幸心理,饮酒需适度。
—END—点击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