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睡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温哥华中学亲历1感谢这个城市善待我的孩子
TUhjnbcbe - 2021/2/27 12:54:00

该文是成都某一大学老师带着孩子在温哥华求学的亲历记的第一部分。

中国教育:跳楼都无法唤醒的系统

我的孩子原就读于成都某著名初中,刚开始的时候,学校鼓励人的能力很强,学校整个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孩子非常勤奋,在好学生如云的地方,能排到中偏上,强势学科可以排到年级前10,还是觉得比较满意,因为这个学校最差也会是成都的前25%。

但是一天15个小时的学习,坚持了两年,开始明显感觉到孩子身心疲惫,作文有很多灰调子和人生概叹沧桑感,开始失去学习兴趣,一病就是很多天,一到下午,经常头疼和肚子疼,应急综合症很严重,当时还觉得她在装病。到临近中考最后不愿意去学校,打骂都不行,想到未来可能失学或没有出路,整个家庭都陷入愁云惨雾之中,家人之间的冲突也不断爆发。

在临界点的时候,孩子曾有自虐行为,包括嚎啕;喝了半瓶漱口水;狂喝两瓶啤酒,想喝醉,却未得逞;离家出走到金沙遗址闲逛半天,又累又饿,只好回家……

参加中考适应性考试的同学给孩子发短信,发了几十个“置之死地而后生”,能感觉到那些孩子有多不愉快,但是没人重视,都觉得小孩是不是在夸大。不会有人拿孩子的情绪当真。民工的弱势还有人体会,但这些娇生惯养的小孩,在这些方面,没有人会去理会,没人在乎。

有时遇到孩子同学的妈妈,说其他学校也有小孩自残,高中部有一个,某外两个孩子跳楼,其实家长都知道,但都小心翼翼地不去谈论,受害家长也没有声音。很理解他们的心理,觉得是很耻辱的事情,一般都很困惑,为什么别的小孩能熬过去,自己的小孩就不行?而且,所有这类孩子及家长都会接到老师的保密警告,绝对不能影响其他小孩的情绪,发生多米诺骨牌的连锁效应……老师的情绪也达到极度焦躁之中,孩子的同学说老师几乎天天骂人……其他没造成严重后果的自残都不算什么,周围还有嗜睡症2个月不醒的孩子和心理崩溃无法读书的孩子,他们都悄悄的退出了学校,一点声响都没有就退出了人生竞争的舞台。很怀疑学生随时处于崩溃状态的教育算什么教育?这样逼出来的孩子究竟能学到好多东西?

家长群里,偶尔偷偷议论近日又有某外语学校两个初三女生跳楼,虽然没有丧生,但脊柱骨折……虽然埋怨自己孩子不努力,但想想这个还是不寒而栗。又看到江西遂川对初三学生进行在校分流,成绩排名靠后的学生被分流到当地职中和鞋厂半工半读,这样中考学校排名和升学状况就非常好看了……孩子所在初中最后一年也在不断诱导。

不知如何是好的家庭,决定一拼,我花了大半年数不清的联系获得了一个交换学者的机会,把孩子带出中国,到当时一无所知的加拿大看看。当我们母女俩到达温哥华,从不发朋友圈的孩子父亲满心高兴地发朋友圈:“孩子到一个更适合人生活的地方去了……”

出入境体检见闻:中国好学校孩子为何都是苦瓜脸?

去出入境体检时,没想到两个人就是三千多,医院,所以人挺多的。

碰上一家移民澳大利亚的,川南来的,家中也有个中学小孩,小学被家长送到成外来读书,父亲说本来是想让她受最好的教育,到后来觉得怎么越读越不对劲儿,无论如何喊不出去玩,整天就知道做作业,有一天父母带出去旅行,没让她带作业,途中居然大哭,怕回学校去同学都做完了,自己一个人站起。周末也总是补完课,除了吃饭,一直做作业,一直到晚上12点……作业简直成了中国学生的噩梦了。周围读中学名校的学生,大多数时间沉默,不说话,在家也是,在桌边一坐就是一天,整个都迂了,闷了。

“一个好端端的孩子,读个小学就读成了一张苦瓜脸,所以觉得不能再读了,小学一毕业就接回家了,就在当地读中学,现在还好点了,同学约出去玩什么的,也要去了,脸上也有笑容了……”他们准备在澳大利亚海边买个房子,20多万澳元,晒晒太阳……他说,移民的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孩子。

语言测试在哪里?

刚到温哥华,需要落实的重要事情,就是孩子读书问题。我拿的12个月工签,孩子上学跟当地人一样,是免费就近上学。先去找所住区教育局给自己的身份工签及地址等资料,他们给了语言测试中心的地址,上学的学校等资料,然后就是带孩子去测试语言了。

孩子语言测试的地方,即他们的“欢迎中心”wel
  
  

以前孩子在学校里感觉最大的紧张,最大的障碍在这里全部消失了。她说老师确实更像朋友,以前在学校怕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怕说错了没面子,羞耻,人家觉得你笨,这里完全没有这种感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很正常,什么答案都有,没看法那才奇怪,不过都要说明原因,然后老师给出一种观点,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更适合的原因。同学之间不是互相较劲,暗地里要把别人打倒挤垮,而是都知道,如果大家互相不合作,不帮助,不交流沟通,那就都没法进步,都学不到东西,所以在国内和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紧张,都完全消失了。

孩子的两个班,不同的同学,有韩国人,日本人,,印度人和白人,还有德国和意大利的交换生,两个中国男生,一个深圳的,一个香港的,主动和她搭白聊天。班上气氛很好,跟个联合国一样,提什么问题的都有,在那里不再怕提问和回答问题了,都很自然。

原以为应该跟大流在学校餐厅吃饭,没想到在学校餐厅吃饭的同学反而是小部分,所有学生都有随意的选择,进出校门到周边街上闲逛——只要不是上课时间,没有任何人管,个人的自由和选择,才是这里的常态和主流,所以小马说了句:这里学生好自由啊……

加拿大如何“惩罚”孩子:“惩罚盒子”

学校都会有违反纪律的学生,如何惩罚,很讲究,又要让小孩记住,又最好不损害其自尊,或者觉得被抛弃被冷落被厌烦,没想这里倒有很不错的招数。

孩子没上多久课就回来说,今天有人迟到了,遭惩罚了。怎么惩罚的呢,一个罚表演节目,讲笑话,一个罚做仰卧起坐……还有伸长双臂,伸出舌头蹦蹦跳的,就看你运气了,抓阄抓到啥表演啥,这个就是他们老师的“惩罚盒子”,这个惩罚却给大家带来了不少快乐,过两天又报告说,今天迟到的人更好玩了,罚跳小鸡舞,把大家笑惨了……

 

一想,还真对,既让大家觉得搞笑,好玩,又让这些迟到的小孩记住了,也不是损害自尊被团体厌弃的感觉,大家都很舒服,但是目的也达到了。过几天没听说罚谁,问小马,果然是没有人再迟到了。所以就想,比中国通常使用的站在教室外,或者站在讲台前,或者教室后排训斥一顿等等,好像效果好多了。关键是,孩子心里不是充满恐惧和羞耻,而是很好玩地就达到了效果,老师同学都高兴,何乐而不为?

中国学校最大的问题是,是直接摧毁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情感动机,摧毁他的自我尊严和信心,靠恶性竞争获得知识积累。某著名文科中学的一位老师,聊天的时候这样跟我说:


  

“这么多年来,我看到我们教育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打击孩子的自信,二是让孩子彻底厌学。”

学习是奖励,不是惩罚

孩子说,以前每次考试,都巴不得别人倒霉,考砸,这里完全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因为每个人选的课都不一样,每个人都跟别人没有可比性,只能跟自己前一段时间比,是不是进步了,而且如果一个班大家耍得好的伙伴,都希望互相支持,然后好朋友能选在一起的课,可以经常在一起上课,所以是巴不得大家一起好……

惩罚学生不是让他们做更多的作业,上更多的课,而是限制你上课,不给你更多的机会选择课程和减少你学习的机会,所以学习是奖励,而绝对不是惩罚。所以小孩作业多,可以选更多的课,高兴得很,而不是觉得受到了惩罚做苦工。

搞不懂为啥国内要把学习当惩罚,搞恶性竞争,让大家都生活在恐惧,焦虑和失败的沮丧之中?这样负面情绪培养出来的小孩,能快乐吗?蒋方舟就这样写道:学校就是每一天都在教你如何恐惧的地方。就是第一名也恐惧被人撬下去啊。

在学校究竟学什么

温哥华中学的选课单子很复杂,几十门课程,很多选修课。很多课程是中国没有的。包括营养课,烹饪课,手工和其他一些生活技能和操作性的课程。想想也是,这些课程对人一辈子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为什么我们的教育要完全忽略?孩子选修过营养学和Baking课,至今她会做多个国家的菜,烘培糕点。上这些课的时候,总是吃得肚子鼓鼓的回来,说学校走廊上都是香喷喷的点心的甜香。这是她从小的爱好,居然能在正规课堂上找到选修机会,皆大欢喜。非常高兴的是体育课隔一天就有,不多久就有长距离校外跑,运动量大,加拿大妇女是全球身体素质最好的,男生女生标准一样,我很高兴。

孩子会给我讲一些怎么学数学的事情。第一天就按老师要求去买了功能齐全的计算器,也就是说,那些繁琐的计算,都省略了。想想也是,当下计算机已经发达到这样的程度,还要求手工计算,就像你有打火机,却偏要去钻木取火,除非是为了乐趣。背公式也省了,考试公式都写到卷子上,还背啥呢?学一个知识点,会分组探讨,每个组会使用自己能想到的方法,最后大家一比较,从中找到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学到的知识基本不会忘记。

孩子上函数课,把我一辈子没有弄懂干什么用的sin,cos搞懂了。老师先让他们用纸板自己做测量工具,然后带到操场旗杆边,问:旗杆这么高,测量困难,如果我们需要知道旗杆的高度,该怎么做呢?学生提出千奇百怪的方法,最后老师揭秘:可以根据旗杆下面的影子和角度进行计算,不用爬杆就得到旗杆的高度。我也恍然大悟,如果不是加拿大老师,估计我也一辈子不懂sin,cos原来可以这样使用。

数学不是孩子的强势学科,以前会经常很困惑困难,到了加拿大,能感觉到她轻松完成了基础课程Foundation,然后开始挑战自己上honor,那是自己选择的、自信挑战的快乐,之后试着挑战微积分,有惴惴也有骄傲,一切都循序渐进,都在她自己的掌控之中。而且发现他们课程中并没有很多中国花大量时间学习的部分,但一些全新的东西却出现在学习内容中,比如“膜”的概念。我也很纳闷,怎么在她的一个弱势学科,她能学得这么愉快。她也不明白,以前怎么讲都不懂的地方,学几周都不懂的,这里老师简单的一节课就懂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英语本身是一门科学语言,大多数学科都是英语母语创生的?有一点是确定的:他们不做绕来绕去的难题。

理工课程,大多都在实验室,而且是团队组合,不背实验程序,但是要写实验报告。实验之前就要查大量的资料,搜寻相关信息和资料,为实验做准备,然后陈述和演示给全班同学。

戏剧课程也让孩子受益匪浅。附小时中午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讲自己喜欢的东西,她热衷讲医学方面的事情,进入初中完全沉默了,怕说话。戏剧课跟同学演莎士比亚,她总是乐不可支,因为和同学演出中会有各种笑话,这门课对她清晰地当众陈述和讲演有很大帮助。

北美中小学为何给知识如此“吝啬”?


  

旅美教师吕老师说,中国学生在大学阶段被美国学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其根源还在于我们的基础教育。北美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识,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孩子对知识总是有渴望的感觉。

 

而中国的小学教育是一个贪婪鬼,把知识当成了免费的黄金珠宝。中国教育者不知道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总是让孩子直接得到越来越多的知识。北美教育的聪明就在于: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由于开始的时候,知识都特别简单,比较容易得到感悟,知识也就容易变成智慧。智慧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力。学习有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知识是学习的最高阶段。美国教育让孩子走完三个阶段,才能得到知识;中国教育是直接灌输给孩子知识。北美教育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天的知识量。相差29天,这29天就是感悟的时间。美国教育通过让孩子感悟比中国教育多产生了一个东西:智慧。

 

学习不是唯一,生活中有更多重要的东西

周末有时到海边和一堆人去烧烤,说到中国中学孩子算下来一天要有15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这里的妈妈都非常不理解,问这样究竟为什么呢?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家庭荣耀?其实,很多家长非常不愿意,也不想要那么多“更好”,但是为什么扛不过学校那种气氛和结构环境?处在那种结构中,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成人可以眼不见心不烦,小孩就在那个环境中,何处可逃?

那个妈妈叫Ulanda,说他们和儿子不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他们觉得,生活中有很多很重要的东西,比如足球啊,和朋友一起玩啊,和家人在一起啊,这些,都跟学习一样重要。这其实是整个这边的一个重要理念。

以前我担心加拿大3点一刻放学,学得那么轻松高兴,会不会耽误孩子?能两边综合一下就好了。米妈的话给我很大安慰,也确实如此:“小马出去一年,知道还有完全不同的环境,至少不会太压抑自己,不会觉得自己不行。不管怎样,至少让青春期的小马有了一年愉快平和的生长期,肯定是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后来证明,她空闲时间玩的那些东西,正是她真正兴趣所在,发展方向所在。

夏令营和艺术培训,国家给津贴

暑期课程孩子在学了语言1个月后,开始上一门艺术课,素描和色彩工作坊,拿回来的画令我大吃一惊,风格大为改变,正如这里的画家的特点一样,色彩纯净饱满鲜艳,跟以前那种捉襟见肘简直不是一回事。以前希望她能随意开放一点,一直不大满意她那种禁锢,没想到这里自然改变,觉得很高兴。

上艺术课是在这个公园的一个公共画廊。我们去找教室,是抱着非常严肃的要学到东西的态度去的,因为这里艺术课贵,虽然我们参加的公立学校系统的暑期课,一点不贵,结果发现粘贴的通知和广告,花花绿绿,跟幼儿园似的,心里凉了一半,这么不严肃啊?然后细读这门课要求带的东西,需要带什么颜料?炭笔还是水彩笔?老师大手一挥,慷慨地说:什么也不用带!孩子来就是了,什么都有!网上注册缴费,所有学校和青少年中心,就都有了这个学生报名的全部资料,单子打印出来,两门艺术课的地点和要求,全都在清单上了。

看清单上要带的东西,令人哭笑不得——需要带一件可以弄脏的罩衫,围裙也行,带小吃和水……野餐啊?课堂里喊带小吃,敢情人家都是开着玩的课嘛,心里有点低落。

但上第一节课带回来的画,让人打消了疑虑。每个同学随便选一个景写生,选相同景的同学,画出来的画完全不同,按照自己主观感觉,处理你看到的东西,每个人风格个性尽显。看来学东西,越玩着学,越是放得开,难怪小马经过学校就会微笑了。以前在国内学校门口,那种痛苦样,让大人必须动武,才能把她拖进去,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心情。希望所有的学生,都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经历,小马很幸运。

回国后,加拿大欢迎中心的工作人员,不知道我们已经回国,还在发有关的信息给我们,一封接一封地催促去办理夏令营的津贴,如何跟喜欢的夏令营联系好,把什么材料带好,去教育局办理相关手续……参加夏令营,国家给津贴,这事无法想到吧?夏令营一般都是野外活动、运动和艺术类的,这些都是他们国家非常鼓励的,所以,要政策支持。

孩子在湖边画廊上夏季绘画课程时,草地上还有另一个班在上课,是7、8岁的班,白色的大帐篷,在阳光下散发着洁白而朦胧的光,宽大的桌子,几个孩子在那里,周围全是花木,草地一直延伸到两百米外的湖边,湛蓝的天空下,灿烂的阳光把白色帐篷照得透亮……所有的孩子都是被宠着的,悠闲地,画画,玩玩,很随意,也很享受。家长和孩子,都很塌实,很自在,没有忧虑和负担。一切都跟在梦中一样,回想起来真是怅惘。

我想,我会永远记得这样美丽的画面,也会永远怀念它。

当我和女儿回国时,所有看到我们的人都很惊讶,觉得变化很大。因为我们的脸上有自然舒展的笑容,跟以前疲于奔命,充满奋斗焦虑和折腾的心情,有着不同的舒展的笑容。

(待续)

温哥华教育局K1——12年级年春季尚有少量国际学生入学名额

联系申请代理Wechat:hewei

VivianHe

1
查看完整版本: 温哥华中学亲历1感谢这个城市善待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