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一生中有1/6的几率患中风;全球每2秒会有1人发生中风;中国居民每年因中风死亡人数约万……中风,往往发病突然,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中风,教大家预防中风。
01中风是什么?中风
有外风和内风之分
外风因感受外邪(风邪)所致
在《伤寒论》名曰中风
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脑卒中,卒中等。
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
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
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
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经疾病。
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
今天主要介绍的是类中风(脑卒中)
01这些情况最容易引发中风中风病因较多,但内因引发者居多
在中医看来中风的发生
不外由六端引起。
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
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
1情志郁怒五志过极,心火暴甚,可引动内风而发卒中临床以暴怒伤肝为多,因暴怒则顷刻之间肝阳暴亢,气火俱浮,迫血上涌则其候必发。至于忧思悲恐,情绪紧张均为本病的诱因
2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醇酒,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动肝风,夹痰上扰,可致病发,尤以酗酒诱发最烈。
3劳累过度《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即指人身阳气,若扰动太过,则亢奋不敛。中风也可因操持过度,形神失养,以致阴血暗耗,虚阳化风扰动为患。再则纵欲伤精,也是水亏于下,火旺于上,发病之因。
4气候变化中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与季节气候变化有关。入冬时,天气骤然变冷,寒邪入侵,会影响人的血脉循行。正如《素问调经论》说"寒独留,则血凝位,凝则脉不通.....”,其次就是早春骤然转暖之时,正值厥阴风木主令,内应于肝,风阳暗动,也易导致中风。
5血液瘀滞血瘀的形成,多因气滞、血行不畅或气虚运血无力,或因暴怒血行于上,或因感寒收引凝滞,或因热的阴伤液耗血滞等,中风的病机多以暴怒血蕴或气虚血瘀最为常见。
02预防中风,5个要注意1治疗诱发病要及时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血症、肥胖病、颈椎病等应及早治疗;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2先兆征象要重视留意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等先兆中风现象。一旦小中风发作,医院诊治。
3中风诱因要避免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4饮食结构要合理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每周至少吃三次鱼,尤其是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或者服用深海鱼油。ω-3脂肪酸能够调节血液的状态,使血液较不容易形成凝块,进而防止脑梗塞。5户外活动要小心户外活动时应逐步适应环境温度,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高避免从较高温度的环境突然转移到温度较低的室外(特别是老年人),外出注意保暖。有过中风史的患者还要注意走路多加小心,防止跌跤;此外,日常生活起床、低头系鞋带等动作要缓慢;洗澡时间不宜过长等。中草药单验方(1)槐花茶
槐花茶6克。
用法:开水泡,当茶次。
有预防中风的功效。
(2)蒜泥
大蒜2瓣。
用法:将蒜瓣去皮,捣烂如泥。涂于牙根部。
有宣窍通闭的功效,用治中风不语。
(3)松毛酒
松毛1千克,酒1.5千克。
将松毛在酒中泡7日,每饮1杯,日服2次,
用于中风口眼喎斜,症见两脚疼痛、腰痛、两足不能立地。
(4)当归荆芥当归、荆芥各等份。
炒黑,共研细末,每用9克,水1杯,酒少许,煎服。
用于中风不省人事、口吐白沫、产后风瘫。
(5)细辛末细辛(又名杜衡)
适量,研为细末,吹入鼻孔。
用于中风不省人事。
(6)蔬菜汤
红、白萝卜适量。
将洗净的红萝卜、白萝卜削皮后切成不规则的块状,把切好的蔬菜用适量的清水意15分钟左右,用网筛筛去蔬菜,只饮汤。
02
中风的中医预防1.艾灸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肺腑的阴阳平衡,可以达到治病防病、养身保健和预防中风目的。
2.刮痧刮痧具有扶正祛邪,调节阴阳,活血化瘀,清热消肿,祛痰解痉,软坚散结等作用,通过刮上述部位,可畅通身体气机,提升正气,预防中风。
经常让中医把把脉,做些针灸、中药、推拿等治疗,可以有效地扶助元气、调节脏腑阴阳平衡、疏通经络气血,也就不容易得中风了。
曾祥义主治医师
擅长诊治:脾胃肝胆疾病,眩晕,失眠,痛风,糖尿病,高脂血症,便秘,肥胖等内科疾病;支气管炎,哮喘,鼻炎,咽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出诊时间:周一、周二(12:00-21:00)、周三至周五、周六上午坐诊诊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