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医用耗材目录(年)》的通知,其中帕金森病患者最为关心的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纳入医保报销。
56岁的Chen女士成为我院第一个该政策惠及的患者,她已经有将近10年的病程,并已经出现药物疗效减退及剂末现象,药物失效的时候会出现下肢拖步,行走困难,言语不清的症状,再服药后1小时还会出现异动症,头部及上肢有不自主的扭动,虽然症状不严重,但已经到了外人能目测到的地步。而Chen女士生性开朗活泼,喜欢交友及到处旅行,每当剂末时候的行走困难及剂峰的异动症都会困扰着她。
在看到广东省医保局下达的文件后,她立即在门诊咨询了我,由于长期的随访,我对她的病情非常了解,简单的回顾一下病程及身体状况后,我建议她在门诊做一次DBS术前筛查。这个筛查对她很重要,而且在门诊就可以完成,我们利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跟踪观察她服药前后的变化,做了一系列的量表检测,结果显示她的左旋多巴冲击试验改善率是56%(DBS手术要求必须=30%),随后安排她入院,由于入院前已经安排好各项流程,所以一切都很顺利,手术安全的结束了。接下来Chen女士最关心的就是什么时候才能享受到电子药物带来的改善,估计这也是帕金森病患者及医生最期待的问题。
现在我们来谈谈DBS术后开机程控的问题
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做完手术后的程控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规范的合理的参数调整可以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DBS术后可包括术后早期阶段,也包括长期随访阶段。
1.术后早期阶段(术后1周)
大部分患者麻醉苏醒后第二天就可以起来活动,这时候虽然机器还没有启动,但是患者会感觉比手术前帕金森症状已经得到改善,全身会有轻松感,这是由于DBS电极植入后对大脑核团有轻微的毁损产生的效果。关于是否维持术前的药物,则需要看病情,一般分为以下三种状况:
(1)对于术前有异动症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地减少抗帕金森病的药物剂量,尤其是复方左旋多巴;
(2)术前运动症状比如僵硬、震颤、行走困难等显著的患者,则建议维持术前的药物剂量;
(3)术后近期可能出现谵妄、嗜睡、精神症状恶化,对于复方左旋多巴以外的其他抗PD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金刚烷胺和盐酸苯海索等),若非术前控制运动障碍的主要药物,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或暂停服用。
2.DBS术后开机前期(术后1~4周)
患者会感觉身体僵硬,活动迟缓的状态再次回来,那是植入电极的微毁损效应逐渐消退,伤口逐渐愈合,药物已经减量的患者,可逐渐恢复术前的用药方案。但是对于术前及术后剂末现象严重的PD患者,药物的剂量及品种还有可能增加。
3.DBS开机后(术后2~4周)
患者进入DBS的长期治疗期间。程控前医生会安排患者复查核磁共振或者CT薄层扫描,确定电极的位置是否放置良好。
图一患者DBS术后复查的脑部核磁共振图一患者DBS术后复查的脑部核磁共振检查,确定电极在STN核团内,并且位置良好
开机的当天,程控医生会通知患者停服抗帕金森病,尤其是停服复方左旋多巴12小时,程控当天早餐后到院,由于第一次开机,需要测试机器的电阻、机器通路连接是否完整,每一个触点逐个测试,观察患者可调控的耐受范围,有无副反应,寻找最佳触点,过程比较繁琐,需要经验丰富的程控医生耐心细致的操作。
图二患者DBS术后1个月,医生帮开机图二患者DBS术后一个月,医生及程控医生一起帮患者开机
4.长期随访阶段
在常规DBS开机刺激后,神经科运动障碍疾病专家会一直跟踪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变化,决定DBS刺激参数与抗PD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的配合。
(1)如果常规STN-DBS参数已能够充分控制PD症状、患者可维持较好的生命质量、无显著的DBS直接相关并发症,抗PD药物的可以逐渐减少。STN-DBS术后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平均可减少约30%~50%。接受GPi-DBS的PD患者,术后药物剂量与术前相似,不建议减少药物剂量。
(2)如果DBS参数达到常用参数范围的上限(如继续提高参数可能显著增加耗电等,但可充电式DBS除外),或者出现DBS不良反应,不适合进一步提高DBS参数,建议在DBS程控达到稳定状态后,调整抗PD药物。
如果喜欢我的作品,记得点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