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保健医生”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平时我们可以根据舌头来发现自己的一些小症状,及早进行改善和内调。
一、寒湿体质
头发、皮肤爱出油,眼睛常浮肿
舌苔后腻有齿痕,多发“白”
手脚容易冰凉
小便尿色发浊,大便不成形
性格多温和,胖人居多,且总是犯困睡不醒
女生白带多,多清稀
二、湿热体质
头发、皮肤爱出油,眼睛多赤红
舌苔后腻,多发“黄”、口苦口干
脾气多急躁,怕热不怕寒,精力充沛
小便尿色偏黄
手脚爱出汗
女生白带多,颜色偏黄
章三、上热下寒
头发、皮肤爱出油,眼睛常浮肿头发、皮肤爱出油,眼睛常浮肿
舌苔白中泛黄,寒湿湿热特征均有
面部有燥热感,肚脐以下冰凉
小便尿色发浊,大便不成形
冬天手脚冰凉,夏天手脚心发热
女生白带多
四、阳虚体质
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自汗
须发早白易脱落
畏寒肢冷,气短懒语,抑郁不欢疲惫
腰酸乏力,遇寒加剧
怕冷,出凉汗,手脚发凉
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下肢水肿
五、气郁体质爱生闷气
入睡困难,容易失眠
经常感觉口苦、嘴巴里口气大
眼睛干涩发痒
汗液偏黄、有体味
脸色暗黄
六、脾胃虚弱容易虚火上浮
经常打嗝,小腹坠胀面色萎黄,四肢发冷胃口太差或太好
体虚乏力、少气懒言
女性伴有带下清稀
中医说:春天养肝就是养命
《黄帝内经》有云:“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
养肾”。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春季属
木,肝也属木,两者相应,在万物复苏,阳气生发的春天养肝,就是养一年的生机,因为有了春生,才有夏长、秋收、冬藏!
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藏血,肝主疏泄,女生春天更需要养肝,疏通肝气,养足肝血,把肝毒排出去,
整个春天都舒坦。
解肝郁
怒伤肝,注意控制情绪!
趁着春天要做肝喜欢做的事情!
在中医中,“肝主情志”,肝郁气滞,肝气不顺畅
了,堵在里面,就各种不舒服。
捶胸顿足,敲打膻中
大猩猩生气的时候,捶胸顿足,人也是一样,每天敲
打膻中穴下,气郁质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春吃芽」,帮助身体顶开郁结,多吃豆芽等!
转移注意力
不要把专注在不开心的事上,多鼓励自己!
疏肝气
春季养生,肝经当令,春天在中医五脏对应肝。
多吃青色疏肝食物
肝主青色,青色入肝经。多吃青色的食物比如韭菜、西兰花、小白菜、菠菜、芹菜、茼蒿等蔬菜有疏肝入肝之效。
敲胆经,没事敲一敲肝胆经,舒经通络、活血排毒,血液循环快了,身体就有足够的能量来排除体内的水肿。
梳头三百下,头为诸阳之会,春天梳头,重点在梳头皮,以此来疏利气血、通达阳气。
3补肝血
肝主疏泄又藏血。肝脏通过储藏血液来维持其自身的阴阳平衡,气血和调。反之,血液也有护肝养肝的作用。
平时要多吃养肝血的食物,比如黑豆、桂圆、阿胶、红枣等,酸入肝,柔肝血。
侧卧早睡
早睡早起,晚上23点前入睡,睡眠质量最佳。一旦过
了23点,你反而会越来越精神,困意全无。
丑时(1~3点),是肝活动最强的时间,必须躺下睡觉
才能血归肝进行排毒。
理春热,经过一冬,身体多肝热,但也要防春寒,注意保暖
去年冬天偏暖,封藏之力不足,平常不注意,阳气在下半身藏的不好,更容易加重,前面说的上火、下半身寒的问题。
疏通劳宫,疏泻火热。
劳宫穴是心包经的荥穴,火中火,从这里疏泻,火气
就起不来了。
左手劳宫穴以逆时针按揉,右手劳宫穴以顺时针按
揉,想起来就可以多揉揉,揉个三五分钟就好,还能
去心火。
劳宫穴在掌心,握拳弯曲手指,中指指尖所指的掌心
处就是,按压会有明显酸痛感。
揉涌泉,温肾阳
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肾经的气血由此生发壮大
揉这里,补肾阳从根源温暖身体下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