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46岁时得了一场难以启齿的病,她犹豫再三,还是让李莲英去请太医。
谁知太医号完脉,就浑身如筛糠不敢言语,慈禧再三追问,太医才说:“老佛爷好像是喜脉。”话音未落,慈禧已经脸色大变。
慈禧26岁时,咸丰皇帝就驾崩了,这样一个青春妙龄的女子就成了寡妇,好在慈禧还有儿子可以傍身,作为西宫太后,她大权在握,日子过得倒也滋润。
由于驻颜有道,慈禧一直很年轻,花甲之年请外国画师前来画像,画师惊呼太后看起来就像一个四十岁的美妇人。
46岁这一年,慈禧容颜正好时,却稀里糊涂地患了一场病,这病不凶险,却因为难以启齿,使慈禧不敢召太医诊治,一拖再拖,差点没了命。
这就让人奇怪了,慈禧作为权倾天下的太后,还有什么病是不敢说的呢?
原来慈禧的病况就是每天茶饭不思,吃东西容易干呕,而且嗜睡,小肚子还肿胀,微微隆起。
这一切症状都像怀孕的症状,可慈禧守寡20年了,如果让大臣知道老佛爷“有孕”了,那慈禧的脸上可就挂不住了。
看着慈禧每天吃不进去饭,李莲英急得什么似的,毕竟慈禧的身体关系着他的身家性命。
他憋了好几天,终于下定决心对慈禧说:“老佛爷,您这病总拖着也不行,要不咱们先找个御医来号号脉?”
慈禧勉强点了点头,李莲英赶紧找来一个御医。谁知御医诊了半天却吓得不敢说话,慈禧一看心里已经有数,沉声道:“实话实说就行。”
御医磕头如捣蒜说:“老佛爷这好像是喜脉。”
慈禧脸一沉,给李莲英使了个眼色,李莲英就把御医拖出去处死了。
处死御医后,慈禧紧锁眉头,半天都没有动一下,李莲英观察慈禧似有站起来的意思,赶紧过去把她搀扶起来,边走边说:“奴才想起个人,一准能治好老佛爷的病。”
说完,他小声对慈禧说了个人名,慈禧听后,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这个人到底是谁呢?难道他比宫中的御医还要神通广大吗?
原来,李莲英推荐的人是浙江无锡名医薛福臣,他虽然不挂牌行医,但因为自幼博览医书,所以专治各种疑难杂症,民间都称他为神医。
由于薛福臣曾经在朝为官,所以慈禧听说过他,对他的医术也早有耳闻,所以就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了。
薛福臣奉旨进宫后,就听说了一些风言风语,他心里明白慈禧得的一定是很棘手的病。
在给慈禧诊完脉后,薛福臣又详细询问了慈禧的饮食习惯,然后眉头皱了起来,半晌不语。
慈禧也不催他,大约有半炷香的功夫,薛福臣才郑重地跪倒在地,叩头回道:“太后的病叫血蛊症,臣没有医治过,不过却听说过,此病来得缓慢,但久拖可致命,患者会血枯而死。”
慈禧心里一惊,厉声说:“庸医不要吓我,只说我这病是否医得?”
薛福臣慢吞吞地说:“太后恕罪,臣可以一试,不过如果医治过程中病状反复,请太后不要治罪。”
慈禧没想到自己的病如此凶险,为了保住性命,让她做什么她都愿意,听到这个要求,她急忙答应下来。
薛福臣就此在宫中住下,开始为慈禧配药。
这血蛊症一般得自妇人经期时气滞后又进补药,反复几次便容易患上此病,而慈禧就是因为进补不当才得上的。
治病的第一步是要用药压下蛊中毒性,这段时间患者的感觉会更加不适。这也是薛福臣把丑话说在前面的原因。
果然,慈禧吃了几服药后,症状不但没有减缓,反而越来越严重,她想要发作,可因为薛福臣有言在先,她也只能忍耐观察。
四五天后,薛福臣换了疏通的中药,慈禧连吃了几天后,就觉得神清气爽,她的心情好了,对薛福臣的医术也更加信服了。
就这样,通了再补,补了再通,反反复复足有两年多时间,慈禧的病才算痊愈。
慈禧病愈后对薛福臣自然是感激不尽,她不但重新给薛福臣补了官职,又给她赐了医馆和牌匾,薛福臣也从此名满天下,在上任后成为造福一方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