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有人对你说「我得了抑郁症」这句话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他是不是心情不好?压力太大?心理承受能力低?或者,有的人会在心里默念一句:“哦,我似乎也有点抑郁”。
树立关于抑郁症的正确认知
多数人的刻板印象:患有抑郁症的人一定都是不够阳光向上、抗压能力弱、总是愁眉苦脸的人。
但事实上,部分抑郁症患者表面上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甚至比正常人更有幽默感、更懂得逗别人开心。
E.g.百应科技CEO,“会跑”创始人:徐卫华
“36岁是我的一个分水岭,36岁以前,我活成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上学时是同学眼中的学霸,顺利考上清华;工作后也非常顺利,创业不久就得到了一些企业的风投,成为一个人工智能公司的CEO。”
“看起来,似乎我要比很多人更加光鲜、更加成功一些,但就是这样,36岁时,我得了抑郁症。”
-想过轻生吗?
-当然想过。
“抑郁的反义词并不是快乐,而是「有生命力」”
在人前,很多抑郁症患者都在努力快乐着,因为,那可能是他们正在抓住最后一根稻草来拯救自己。
那真正的抑郁症“长”什么样子呢?
抑郁症患者通常会出现以下状况
1、食欲激增/丧失,体重明显变化
人的情绪总是跟食欲有关。更严格的诊断是,体重在一个月内有超过5%的变化。(刻意减肥、增肥并不计入)
2、睡眠出现问题,失眠/嗜睡
很多刚去咨询医生的抑郁症患者,不会说“我抑郁了”,而常常会说“我最近失眠了”。
3、行为发生改变(烦躁/行动缓慢)
比如以前挺干净整齐的一个人,忽然变得邋里邋遢,蓬头垢面。以前挺机灵的一个人,最近思维特别混乱。
4、疲劳,没精神
有些抑郁症的患者一天睡22个小时,仍然觉得很疲惫。
5、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
6、有死亡的念头
当你以上的症状都出现,失去“生命力”的时候,人很难再对生命有留恋和兴趣。
7、持续两周以上。
倘若你出现以上很多症状,每天如此,你就处在罹患抑郁症的高风险之中。医院寻求诊断和帮助。
如何治疗抑郁症
一、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抗抑郁药物可以有效帮助缓解抑郁症状,减短抑郁发作时间,而且抗抑郁药物不会成瘾,总体上很安全。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处理内心冲突,改善人际关系和负面情绪等等,通过规范的治疗,大部分患者都可以重归正常生活
二、科学的运动
“「如果今天还躺在床上,那今天就过不去了」。抑郁症严重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我开始尝试着出去运动。”
一些人的抑郁症在一生当中可能反复发作,就像体质差的人容易感冒一样。积极运动是改善抑郁症,减少抑郁症复发的有效方式。
即使是非常少量的运动(比如每天走路20分钟或者慢跑20分钟),也可以明显起到缓解作用,并且对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效。
跑步对抑郁症的积极影响
“今天跑了也没有完全解决问题,但今天跑了总比不跑好,最后就形成了这样的感觉:今天无论如何我都要跑。”
通过跑步和药物相结合的方法,徐卫华从开始治疗到痊愈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最后,抑郁症好了,跑步却戒不掉了。
如今徐卫华已是一名资深的跑步教练,同时也是“会跑APP”创始人。
“会跑”于年上线,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个人的跑步情况和身体反应,并根据跑步目标、期望成绩等,智能分析并推荐科学的训练任务和计划。
要说跑步对抑郁症究竟有多大影响,那我们大概可以从徐卫华老师身上产生的改变得出一些答案。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