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筱沐
定稿:筱沐
据统计,目前全球已经有3.5亿的抑郁症患者,我国抑郁症患病率已达到2.1%。
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负担重,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不同的压力,于是,生活中患焦虑症和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
如果此时负面情绪爆炸,它就可能是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也有人说,抑郁症不是病,只是有时候你想得太多,可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相比成年人患抑郁症的比例,孩子们才是更容易患上抑郁症的人群,中国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更重视成绩和成就,对他们的心理问题却常常忽视,甚至是排斥。
经常在网络环境中看到这样的留言:
“为什么爸爸妈妈总是逼着我学习,我说不会,考试难,题目是真的看不懂,可到他们嘴里,却变成了我不爱学习,没有努力,上课根本不好好听课。”
“我的爸爸妈妈经常骂我,每次都想和他们好好沟通,可他们还是要给我当头棒喝,总想教育我什么,说什么都是为了我好,我经常有寄人篱下的感觉。”
“父母从来不主动了解我,只会让我跟其他人比较,没事就说恨铁不成钢,可我感觉我也没有这么不堪,真的好累……”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和家长之间的鸿沟好像越来越深,有些亲子关系甚至已经发展成“仇人”,不仅家长很苦恼,孩子们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于是,由于长时间的沟通不畅,再加上孩子们心理不成熟,幼稚加冲动就会慢慢变成焦虑抑郁,最后演变成抑郁症。
不难发现,小孩子的抑郁症比成年人更严重,因为他们不可控,思想也不成熟,而成因一般都与家庭因素有关。
父母哪些行为会增加儿童患抑郁症的风险呢?
忽视孩子的感受大部分中国家长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所以从孩子出生开始,尽心尽力的培养他们各种能力,但对孩子的感受却总是不闻不问。
有些家长甚至想“孩子还小,他们什么都不懂,让学什么就学什么,长大后就知道爸爸妈妈是为他好了。”
可是这种不考虑孩子感受的教育方式,不仅会给他们造成心理压力,还会剥夺孩子思考的权利,在长期被压迫的环境中生长,他们一定会抑郁的。
夫妻经常吵架在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家庭:
一对夫妻每天因为各种琐事开始吵架,他们有一个很聪明的孩子,正在中学时期,成绩非常稳定,几乎每次考试都是前三名。
原本是让父母骄傲的孩子,却经常封闭自己,不愿意上学,不愿意与人沟通,脾气非常暴躁,喜欢熬夜,经常失眠,食欲不振,人越来越瘦。
而这个孩子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可能是“家都快吵没了,还活着干什么,我不想给他们添麻烦……”
很多家长都不知道,此时的孩子其实已经出现心理问题。孩子都是单纯无私的,他们会认为爸爸妈妈经常吵架是因为自己,当他感觉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情绪就会越来越抑郁。
对孩子使用暴力不少中国家长依然坚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才”,为了他们长大后更有出息,所以从小就对孩子又打又骂,还美其名曰锻炼孩子。
可这种教育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影响孩子的神经系统,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出现封闭自我、少言寡语,甚至是抑郁的现象。
青少年患抑郁症的具体表现
失眠或者嗜睡抑郁症的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失眠,睡眠质量大大下降,因为此时的情绪已经影响到体内的神经递质,所以才会导致一系列的神经问题。
同理,如果孩子出现嗜睡,不愿意与外界接触等现象,也说明此时的情绪已经发生异常,嗜睡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表现。
对身边所有事情提不起兴趣生活中有些孩子看上去很懒,对身边所有事都提不起兴趣的样子,此时家长可能认为孩子很累,或者性格很懒,会反复督促他们改掉这个“坏习惯”。
可患上抑郁症的孩子,他们的世界已经从五颜六色变成了灰色,这是一种生理上的变化,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就算是穿衣服这件小事,也会让他们感觉非常疲惫。
易怒、容易暴躁暴躁易怒也是抑郁症的一种表现,因为患上心理疾病的人,心态是不可控的,这一点在青少年身上尤为凸显。
因为此时的他们,有时的心理问题可能会被当成“叛逆期”来看待。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经常崩溃,就认为是叛逆期,认为度过这个时期就会好,可实际上,叛逆期和抑郁症可不是一回事。
当孩子出现“抑郁症”表现,家长应该怎么做?
没有人愿意成为一座孤岛,孩子也是一样,有时父母的爱可以化解一切阴郁。
对于孩子的情绪,家长不能忽视,更不能排斥,如果发现孩子有抑郁症苗头,首先要积极与他们沟通,千万不要拒绝和孩子说话。
循序渐进的了解孩子到底想表达什么,他们需要什么,家长要掌握孩子情绪背后隐藏的问题。
一般来说,70%的心理问题都是可以痊愈的,轻度的抑郁的童年时期也是可以被治愈的,关键就看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
当然,如果孩子的情况已经十分危急,此时家长的沟通也许已经不管用,应该及时配合医生进行全面检查。
总之,希望所有家长可以经常换位思考,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尽可能多的看一看孩子的世界,或者换一种适合他们的方式疼爱他们吧。
今日话题:为什么越来越的孩子患上抑郁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