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看到广告里这样描述:
孩子食欲不好,吃饭不香,缺锌。
宝宝发育不良,身材矮小,缺锌。
宝宝免疫力差,老是生病,缺锌。
……
孩子不好好吃饭,真的就是缺锌吗?
其实以上这些问题都不是缺锌的典型表现,各种其他因素也会引起这些现象。
光凭以上这些表现,就给孩子扣上“缺锌”的帽子不合适!
就比如,你食材单一,不懂搭配,处理不当,肉质太老,三心二意,习惯不好,吃饭时干扰太多,餐具太丑,颜值太低,老是强迫吃饭……这些都可能是孩子不好好吃饭的原因啊!有什么理由只怪缺锌呢?
缺不缺锌怎么看?
目前,对于锌缺乏,并没有特定的临床症状和生化特征改变,也没有敏感的、特异性的评价指标来评价。
锌在人体分布并不均匀,肝脏、骨骼肌、皮肤、毛发、指甲等含量较多,而血液中含量很少。
成年人血液含锌量不到总量的0.5%,其中血浆占12~13%,但血浆锌非常容易受饮食、感染、生长速度等因素影响,24小时内血浆锌的波动可达20%,并且浓度在早上8点达到峰值,傍晚下降到很低。
因此,判断宝宝是否缺锌,单凭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并不靠谱!
需要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权威机构推荐联合使用的生化指标(血浆/血清中的锌含量),同时,还要结合日常膳食中的含锌量,以及儿童发育的一些功能性指标(比如是否存在生长发育迟缓)进行联合评估。
常见锌的食物来源
锌在日常生活中的食物来源还是非常广泛的:
主要有海产品,如牡蛎、扇贝、墨鱼、鱿鱼、干贝等;
坚果类食物锌含量也很高,如核桃、杏仁、芝麻等;
此外,动物内脏、红肉都是锌的良好来源。
尤其是红肉类,日常使用率比较高,也是推荐宝宝添加辅食初期就食用的食物之一。
其他植物来源的锌还包括蘑菇、小麦胚芽、大豆等。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膳食锌来源约50%是米面及其制品,动物来源相对较低。
但谷类中植酸含量较高,锌利用率很低;动物性食物如鱼、肉、肝、肾及贝类食品含锌丰富,且利用率高。
因此,我们在选择补锌食物的时候,应该优先考虑动物类食品的摄入。如果平时孩子肉啊、蛋啊、都吃的比较好,基本不用担心缺锌的问题。
怎么补充好?
●0-6月龄:此时的宝宝完全可以通过母乳或配方奶来获得足量的锌;
●6-12月龄:这阶段的宝宝每日需要锌3.5mg,每天保证-ml奶,再加上一个鸡蛋,一个巴掌大小的红肉(约1两)可以满足每天的推荐量;
●1岁后:1岁以后的宝宝每日锌推荐摄入量是4mg,在之前的饮食基础上,多给宝宝准备些海产品和坚果类食物,如牛肉、生蚝、鲈鱼、蛤蜊、基围虾、扇贝,或是每周吃一次动物肝脏。
简单总结:如果担心宝宝缺锌,一般含铁高的食物含锌量也不少,不妨让宝宝多摄入一些动物性食物,保证一日三餐的营养供给。
过量补充有什么危害?
锌的安全摄入范围较广,而且人体有效的平衡机制,一般人不易发生锌中毒。
急性锌中毒较少见,一般见于职业中毒,可能有的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发烧和嗜睡。
但是长期额外摄入高于需要量水平的锌,能与其他微量元素的代谢发生交互作用,也会影响其他二价阳离子(比如钙、铁)的吸收。
什么情况需要补充?
健康情况下的宝宝不需要补锌,但是有一种情况一定要补——腹泻!
有充分证据显示,在腹泻时给宝宝补锌,能够显著降低腹泻的程度、缩短腹泻的进程。
由于急性腹泻时通过便便的锌丢失增加,从而导致体内锌缺乏,而锌缺乏则使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受损黏膜恢复缓慢,免疫功能低下,使腹泻反复复发,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世卫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共同推荐:宝宝腹泻时每日补充20mg锌(6个月以内的宝宝腹泻期间每日补充10mg锌),共补充10-14天,可以有效减少腹泻严重程度,缩短病程。
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任何形式的锌盐,包括硫酸锌、醋酸锌或葡萄糖酸锌,推荐的锌糖浆浓度应该是10mg/5ml或20mg/5ml;锌制剂应该是每剂含10mg或20mg锌元素。
补锌的同时不能同时服用铁剂,会干扰锌的吸收。
除此以外,如果孩子真的长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比如长期喝粥、吃蔬菜,不吃肉蛋奶的;或是常规补钙、补铁的;或是吸被动烟的也需要在专业指导下适当补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