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
大家很熟悉的抗生素
有个头疼脑热
很多人第一个就想到它
因此也成了很多家庭的必备药
但是
小北要提醒大家
吃了头孢,7天内不能喝酒!
吃了头孢,7天内不能喝酒!
吃了头孢,7天内不能喝酒!
千万别不当回事~
77岁大伯出院后喝了一杯
医院
前段时间,余杭77岁的唐大伯,因患有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医院住院。1月7日,经过抗炎、化痰、平喘治疗后出院。
出院那天中午,唐大伯和家人一起吃饭时喝了一杯酒,随后就出现了面色潮红、胸闷明显、乏力、伴意识不清等症状,唐大伯昏了过去。
紧急之下,家人连忙将他送医就诊。
经过医生一番询问,原来,唐大伯住院期间用过拉氧头孢这种抗生素,这次刚出院就喝酒,才导致唐大伯出现了“双硫仑样反应”,昏迷住院。
“双硫仑样反应”就是头孢类药物和酒精在体内共同作用,中断了人体酒精代谢过程,从而导致体内“乙醛蓄积”,出现中毒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发生于酒后用药或用药后饮酒,症状一般在5~30分钟内出现,最慢的4小时。
轻则面部潮红及发热、头痛、心悸、胸闷、恶心呕吐、头晕、心率增快;
重则血压降低、呼吸困难、胸痛、心律失常、意识丧失、心力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临近春节应酬增多
切记:吃药不喝酒
又到岁末年初,交际应酬、朋友聚会免不了喝酒。有粗心大意的人还会在吃完药后饮酒,这样很容易造成不良后果。
现实生活中,不少药都和酒“相克”: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在体内会转化成乙醛,然后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头孢/甲硝唑等抗生素会抑制乙醛继续转化排出。体内乙醛浓度升高,会出现面部潮红、胸闷气短,严重者甚至产生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小北提醒:喝酒前别吃这些抗生素,喝酒后7天内别吃这些抗生素!
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哌酮、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曲松、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克洛等。
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
其它抗菌药物:如呋喃唑酮、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
绝大多数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及缓解疼痛。
而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生物转化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毒的代谢物质,需要与体内的还原性谷胱甘肽等保护因子结合才能降低毒性。
过量饮酒时会消耗体内大量的谷胱甘肽,致使对乙酰氨基酚生成的代谢物无法与谷胱甘肽结合,增加肝脏衰竭的风险。
安眠药与酒精在体内混合后,会加强药效,引发记忆功能障碍、昏睡等,严重者会出现休克,甚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在使用优降糖、降糖灵、甲苯磺丁脲、格列苯脲、二甲双胍、胰岛素等降血糖药期间,不能同时饮酒。
因为酒精会加速降糖药的代谢,从而引起头昏、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引发低血糖性休克,危及生命。
服用利血平、卡托普利、心痛定、硝苯地平、肼苯达嗪、地巴唑等降血压药期间,如果喝酒,可能引起血管扩张,从而出现低血压性休克,严重时危及生命。
服用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及硝苯地平等抗心绞痛药物,如果喝酒,可引起血管过度扩张,导致剧烈头痛、血压骤降,甚至休克。
服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双氯芬酸等)期间,如果喝酒,消化道会受到药物和酒精的双重刺激,引起消化道溃疡或出血。
苯海拉明(如强太敏)、氯苯那敏(如扑尔敏)、赛更啶等与酒同服,可引起嗜睡、精神恍惚、昏迷。
因此,服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期间应忌酒,否则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注意:
喝酒的人应在服药前2日禁酒,直到停药7日后才可解禁。有病在身,还是别喝酒为好!
多数司机都知道服用感冒药会有打瞌睡、嗜睡的症状,所以行车过程中都会避免去服用这类的药物,但真正影响驾驶安全的药物远远不止这些。
世界卫生组织列出了7大类在服用后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并提出在服用上述药品后应禁止驾车。
抗组胺药:扑尔敏、赛赓啶、苯海拉明等,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常常有嗜睡、眩晕等副作用。
抗抑郁、焦虑类药:丙咪嗪、多虑平等,会导致人昏昏欲睡、乏力。
镇静催眠类药:安定、硝基安定、苯巴比妥等,可对人产生镇静、催眠和抗惊厥的效果。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等,有些人服用后会听力减退、大量出汗甚至虚脱。
抗高血压药:利血平、可乐定、优降宁等,服用后有时会出现头痛、眩晕和嗜睡等现象。
抗心绞痛类药:心得安、心痛定等,会扩张血管从而导致头痛,精神难以集中。
降血糖类药:优降糖、达美康等,能引起疲倦、头晕等不适。
千万别以为
“我上次喝了啊,没事”
“就喝一点儿,没大问题”
临近春节,事关健康,没有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