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医院工作的庞文跃,因为孩子刚刚出生,没能去抗击非典的前线。年,庞文医院短期工作6个月,之后毅然放弃在北医院工作。
17年前没能应战非典,庞文跃心里总觉得是一个遗憾。这次积极请战,医院东院区工作了45天,全力救治重症患者。“面对重症患者,医生顾不上风险,也不会轻言放弃。”中国医院第三心血管内科病房主任庞文跃教授在凯旋后仍然牵挂着武汉的情况,参与多个网上学术活动,把战疫中的经验和同行进行分享。
庞文跃教授和患者正在交流病情。本人供图
没能战非典这次说啥也要上前线
年3月6日,北京报告了第一个非典病例。此时庞文跃正在北京工作,就在前一天,庞文跃的儿子呱呱坠地。4月初,庞文跃儿子满月的时候,非典疫情防控升级。医院派出了被称为“八姐妹”的护士团队进入前线,对庞文跃而言,是赴前线参战还是留下来照顾刚出生不久的儿子?这让既是医生又初为人父的庞文跃稍稍犹豫了一下,“就在我心里寻思的时候,比我小两岁的师弟却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顿时深感羞愧”。
心里的请战念头越来越强烈,庞文跃把不满两个月大的儿子送回老家,多次报名参战。医院顾及庞文跃家里的情况,最终未能同意他参战的请求。没能直接应战非典,这个遗憾深深地埋在了庞文跃的心底,久久不能释怀。
年初,庞文跃被老师胡医院开展技术指导工作。6个月的短期工作结束后,竟让庞文跃作出了一个决定——从家里“偷出”北京户口本,把工医院医院,“我是一个爱折腾的人,离开北京落户沈阳,因为觉得这里需要我,我更能发挥作用。”庞文跃说。
17年来,未能上前线应战成为庞文跃的一个心结。直到作为中国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的一员,庞文跃认为有机会去弥补心底的缺憾了,“我可以为患者做循环方面的治疗,我的专业优势将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庞文跃请战时说。
庞文跃驰医院东院区是收治新冠肺医院之一,救治难度和任务之重可想而知。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庞文跃直到出发前都没有告诉家里人。他还医院病房的各项事务,以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驰援工作中。
过了些天,17岁的儿子已经知道庞文跃去武汉了,面对父亲的问题“你咋知道我去武汉了?”儿子回复“这么大的事儿,我怎么会不知道?!”庞文跃很欣慰孩子的成长:“带着疑问,孩子才能学会思考,真正长大了。”
面对危重症患者医生顾不上风险
庞文跃回忆,有一天,病区的平静被晚上转来的一个危重患者打破了。群里消息说,马上转来一个危重患者,附加一张转院病情简介。没等读完简介,庞文跃脑袋已嗡嗡作响:85岁老人,新冠肺炎合并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陈旧心肌梗塞、重度贫血、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
医院呼吸科赵立主任不约而同地回复“马上过去。”路上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一路疾走,庞文跃几乎和患者同时进入病房。
患者嗜睡、谵妄,重复着几句话“我13岁就当兵了。”8名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急救。为了听诊,赵立把耳朵贴到了患者胸部,患者的躁动碰到了赵立的口罩和面屏,导致赵立的面部皮肤局部暴露,“医生都是这样,面对患者的时候顾不上什么风险,耽误抢救才是最大的风险。”庞文跃说。
化验结果需要等待,只能靠有限的信息制定诊治计划。检验结果出来后,每个人都很紧张,患者各脏器功能受损严重,血色素只有4克。但大家依然群策群力,不值班的医生在群里进行着病情分析与讨论,每个人都在尽力。
“医护人员不会轻言放弃”
有很多次抢救让人记忆深刻,庞文跃以时间表的形式记录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抢救:
3月5日中午,和赵立主任一行进入隔离区,计划给25床患者拔出器官插管,开始脱机试验。20分钟的试验中,老人情况尚好。只是,呼吸道痰液合并血水,于是讨论后决定暂缓脱机。似乎一切顺利,但几个小时后风云突变:
3月5日
18时顺利拔除气管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