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睡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二半夏泻心汤心痞失眠,癫痫,头痛,眩
TUhjnbcbe - 2022/11/16 20:45:00
9心痞失眠——矢数道明医案

此患者为心脏神经症。主诉心下痞,甚为不安。体格魁梧,但心胸狭小。贫血,易疲劳,足冷,不眠症。经诸治疗不愈。腹部较软弱,心下部微有停滞之感,胃内停水。余初与六君子汤、茯苓饮、半夏厚朴汤、柴胡加龙牡汤等,但服之心下不解,反而引起情绪不佳,吐药。最后与半夏泻心汤,心下痞渐消,不安感亦除,食欲增进,睡眠亦好转而治愈。

半夏泻心汤及其加减方,虽亦有心下痞硬,但并不甚硬,多为心下痞满,或心下痞者。(《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汉方治验选读》

10不寐——王乐平医案

苗某,女,39岁,01年9月18日初诊。近半个月晚上入睡困难,寐而易醒,胃脘不适,时有胀痛感,纳呆,大便不畅,影响到情绪不佳,舌淡苔薄,脉细弦。中医诊断:不寐(脾虚气滞)。治则:健脾和胃,疏肝理气,佐以安神。处方:制半夏10g黄芩10g黄连6g干姜6g木香8g柴胡6g厚朴10g郁金15g合欢花1g夜交藤15g川棟子10g甘草4g生麦芽1g。6剂,水煎服,日1剂。

9月5日二诊:药后诸症明显缓解,效不更方,继进7剂以巩固疗效。《经方临证实践录》

11不寐——李克绍医案

李某某,女性,年约六旬。年春,失眠症复发,屡治不愈,日渐严重,竟至烦躁不除,昼夜不眠,每日只得服安眠药片,才能勉强略睡一时。当时我院在曲阜开门办学,应邀往诊。按其脉涩而不流利,舌苔黄厚黏腻,显系内蕴湿热。因问其胃脘满闷否?答曰,非常满闷,并云大便数日未行,腹部并无胀痛。我认为,这就是“胃不和则卧不安”,要使安眠,先要和胃。处方:半夏泻心汤原方加枳实。

傍晚服下,当晚就酣睡了一整夜,满闷烦躁,都大见好转。接着又服了几剂,终至食欲恢复,大便畅行,一切基本正常。[《伤寒解惑论》:]

按语:中者为四运之轴,阴阳之机。今湿热积滞壅遏胃脘则阴阳不能交泰而失眠。用半夏泻心汤加积实泄热导滞,舒畅气机,俾湿热去,气机畅,胃气和,则卧寐安。《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经方直解》

论:痞为结热,肯定会有烦燥。有的是痞闷胀满,有的就是火热烦燥。只是证不同而已。

1胃胀失眠——大塚敬节

二十四岁的男性,平素胃弱,食少纳呆,勉强进食后,胃胀不适。并且经常做梦,睡眠差。体格胖瘦中等,营养不良,舌有少量白苔,腹诊触及心下部位略有抵抗,说明有轻度心下痞硬。大便一天一次。所谓心下痞硬,是指心窝部位胀满而硬的状态。

对此我投予半夏泻心汤治疗,服药后感觉胃部空而舒服。一个月后也能够安然入睡了。服药三个月后,患者来信这样写道:“经您的治疗,胃变得强壮了,现在即使多进食,胃部也没有撑胀的感觉。头天晚上喝酒,第二天也没有难受。试着猛吃了一顿中国料理,后来也没有什么不舒服。这些都是托您的福,谨表谢意。《汉方诊疗三十年》

13多寐——刘景琪医案

周某,女,57岁,年1月31日初诊。多寐咳嗽已一月余,每日睡十七、八小时,全身窜痛;脘闷纳呆,舌苔薄白,脉上关上滑。辨证:脾胃升降失调,运化失司,脾阳不振。治则:辛开苦降,和中助阳。处方:枳实9克苦参6克黄芩9克半夏9克党参15克干姜6克甘草9大枣3个,服六剂后嗜睡除,咳嗽与全身疼痛消失。《经方验》

论:这个也是脉上关上滑。关为土位,关主脾胃,滑为阳气不降,就是胃气不降。

半夏泻心汤,凡是刘景琪医案,都是因为缺少黄连,而改用苦参,看到方中没有黄连,不要有疑。后面其中有一条,有备注。

14癫痫——刘景琪医案

《临证指南》说:“癫病或由惊怒;或由饮食不节,或由母腹中受惊,以致脏气不平,经久失调,一触痰积,厥气内风,卒焉暴逆,莫能禁止,待其气反然后已。

《证治准绳》曰:"….或在母腹中受惊,或感受六气,或饮食不节,逆于脏气而成,..古人已认识到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聚生痰,脾胃升降失调,一旦肝气失和、阳亢风动,挟痰上逆,蒙蔽清窍,就会导致癫痫发作。西医也屡有胃肠型癫痫的报道,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可使痞除痰消而风去,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近年来用此方治愈六例,服药三十剂以内临床治愈者四例,六十至八十剂治愈者两例,现举一例。

栾某,女,11岁,年9月1日初论。患癫痫已九年多。自一岁半开始发生,病情日益加量,屡治未效。脑电图检查为普遍中度异常。血、尿常规化验正常,血钙正常。每天发作十余次,夜间睡眠中亦有发作。发作时两腿伸直;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但口不吐白沫,每次持续约一、两分钟。发作前,先有胃中不适,恶心,发作过后,全身出汗,无力。不发作时常感到心下痞满。舌红,脉左右上关上滑,寸尺沉。印象:病证。辨证:脾胃升降失调,脏气不和。治则.辛开苦降,健运中焦,涤痰熄风。处方:枳实9克黄连须6克黄芩9克半夏9克党参15克干姜6克甘草9克大枣3个竹茹1.克浮小麦30克生龙牡各9克磁石30克钩藤4克追地风4克千年健4克防风18克。服三剂后,发作停止,但自汗仍多,夜寐易惊。

二诊时在上方中去防风加麻黄根9克夜交藤30克炒枣仁30克。又服三剂,上述症状消失,共服三十六剂,临床治愈。《经方验》

论:阴阳二气,不能升降,所以左右上关上,滑为阳气不降,阳无阴翕。也是胃气不降。心下痞满者,此是胃气而结热也。此癫痫病者,因为中焦壅塞,阴阳不交,而发厥逆也。厥者,阴阳不交也。阴极阳复,则持续两分钟后,自能复常。

15头痛——闫云科医案

李某,男,45岁,市委宣传部干部,中文系毕业,读尽三坟五典,文章锦绣生辉。年1月1日初诊。头痛十五年余,时轻时重,时缓时急。轻缓时胀闷如裹,尚可工作;重急时剧烈难忍,伏案少动。每日发二三次,每次持续1小时左右,书不能读,笔难以舞。作脑电图、脑CT检查,未见异常。服药针灸,总不得愈。询知素日脘腹痞闷,恶心嗳逆,头痛剧时,脘胀呕恶尤为突出,纳谷不香,二便尚可,口干,口苦,食冷则脘胀不适。舌苔黄腻,脉象沉缓不足。诊腹心下痞,脐周无压痛。

脉症相参,此中虚而痰湿壅盛证也。《素问?通评虚实论》云:“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盖脾胃居中州,主运化,司升降,虚则运化无力,生痰成饮,升降失职,则清浊无序,故有头痛及上热下寒诸症之发生。治宜补脾胃、化痰饮,方如半夏白术天麻汤。考半夏白术天麻汤有二:一为程钟龄制(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蔓荆子),一为李东垣创(半夏、天麻、白术、黄柏、干姜、苍术、神曲、陈皮、麦芽、党参、泽泻、黄芪、茯苓)。余于体虚脉弱、寒热夹杂者用东垣方;虚弱不甚,寒热不显者用钟龄方。本案心下痞满,上热下寒,此二方显然不若半夏泻心汤为妥。半夏泻心汤,可健脾胃、化痰饮、调寒热、启瘩结,虽不言治头痛,然中气健运,升降有序,头痛岂能独存?拟:半夏15g黄芩6g黄连4.5g干姜6g党参10g炙草6g香10g生姜6片红枣6枚三剂。并嘱节晚餐,少肥甘。

二诊:头胀痛明显减轻,胃纳增加,脘胀呕恶止,脉舌同前,守方续服三剂。

三诊:头痛止,诸症悉减,苔仍腻,嘱守方续服,苔净药停。《临证实验录》

16头痛——郑大为医案

女患,9岁,年6月17日初诊。头痛已5年余,经常持续头痛,闷胀以头后部为甚,视物昏花,反复发作,久治未愈。伴有胃脘胀痛,纳呆,有时恶心,舌淡,苔白腻,脉沉滑。此乃中焦痞塞,寒热夹杂,运化失常,不能升清降浊而致。治宜辛开苦降,宣通上下。方药:半夏泻心汤加竹茹15克,共服0剂而痊愈。[实用中医内科杂志,(3):]

按语:头痛伴胃脘胀痛,纳呆恶心,苔腻脉滑,病缘于湿邪困阻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清气不升,头窍失养,或浊气不降,上扰清巅,均可致头痛,故以辛开苦降,宜通上下之半夏泻心汤获愈。《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17头痛——刘景琪医案

头痛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脾胃寒热夹杂,运化失常,不能开清降浊而致。王某,女,31岁,教员,年5月6日初诊。患顽固性头痛已七年多,日夜持续头痛,以两颞及枕部较重,视力模糊,头有闷胀感,日益加重,影响工作,屡治未愈。胃脘憋胀,纳呆;有时恶心,.舌淡,苔白腻、脉左上关上滑,余脉沉。辩证;中焦痞塞,升降失调。治则:辛开苦降,宣通上下。处方:枳实9克苦参6克黄芩9克半夏9克党参15克干姜6克甘草9克大枣8个竹茹1克。共服二十四剂,临床治愈。《经方验》

18偏头痛——刘景琪医案

董某,女,53岁,年8月1日初诊。右颞侧剧烈偏头痛,右眼不能睁大已一年多。血压/99毫米汞柱,中西药治疗未效。胃脘憋闷,纳呆。苔薄白,脉左上关上滑,余脉沉。辨证,中焦痞塞,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治则:升清降浊,兼以熄风。处方:枳实9克黄连须6克黄芩9克半夏9克党参15克干姜6克甘草9克大枣8个钩藤30克。服九剂,头痛止,血压/90毫米汞柱。胃脘憋闷消失,纳增。《经方验》

19外伤性头痛——刘景琪医案

蒋某,男,39岁,教师,年8月16日初诊,患者于二十天前,头部受外伤之后头晕头痛,夜不能寐,恶心纳呆,胃脘憋闷。苔薄白,脉左上关上滑,寸尺沉,右寸关尺沉。印象:头痛。辨证:血瘀络阻,中焦阻滞。治则:辛开苦降,祛瘀止痛。处方:枳实9克苦参8克黄芩9克半夏9克党参15克干姜6克甘草9克大枣3个川芎9克红花9克共服十二剂,临床治愈外伤性头痛,方书多从瘀血论治;而采用活血化药物。对于具有半夏泻心汤证的病人,采用本汤稍加活血化瘀药物,效果良好。《经方验》

论:有胃脘憋闷导致的头痛,还有外伤头痛,导致的胃脘憋闷。这应是气厥不降,则中气不降。反之中气不降,则发厥逆。头受外伤,见病知源,正常的治疗,就是活血化瘀。本案是降胃为主,加味活血化瘀。

0眩晕

郑某,男,70岁,农民,年8月10日初诊,眩晕反复发作已两年余,呈突发性,医院诊为“梅尼埃综合征",经中西治疗罔效。近一周来发作频繁,头晕,如坐舟车,眼花耳鸣,恶心呕吐,胸脘痞闷,纳差乏力,二便调,舌体略胖、苔黄腻,脉弦滑。血压/80mmHg。证属眩晕(痰热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治宜升清降浊,和胃化痰。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党参、陈皮各10克,黄连、黄芩、枳实各9克,代赭石30克(后下),泽泻15克,炙甘草3克,生姜3克。日一剂,水煎二次,分服。服药6剂,诸症减,胸脘不适消失,舌苔薄腻微黄,脉弦滑。上方去枳实,续服0剂,诸症平息。后用上方制成丸剂缓服,以资巩固,随访半年未复发。(《新中医》年5期43-44页)《经方研习》

论:弦为肝木不升,滑为阳气不降。恶心呕吐,胸脘痞闷,胆胃不和,半夏泻心汤。

1眩晕——李鸣皋医案

某女,78岁,素患眩晕,前天突然发作,自觉天旋地转,如坐舟船,眼花耳鸣。平卧晕轻,动辄加重。大便四日未解,脉象弦滑,舌质红苔滑腻。此乃高龄,气血不足,秽浊阻中,肝气化风上逆,与胃浊相阻所致。投半夏泻心汤治之。

处方:半夏1克,黄芩10克,黄连9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泽泻0克,甘草6克,生姜三片。服3剂。呕吐止,饮食能时,眩晕减其大半,于服药后第三天解1次软便。原方再进3剂,诸症消失而愈。

按:清·叶香岩《临证指南》曰:“头为六阳之首,耳目口鼻、皆系清空之窍。所患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之风阳上冒。.…其症有夹痰、夹火、中虚、下虚;治汗、治胆、治胃之分。”由此可知、眩晕虽有肝风上旋,然夹胃浊同行,中焦升降失常,风阳自然难清。投半夏泻心汤,不治肝而治胃,胃气降则晕自止。若无呕恶、苔滑者,本方投之无效。晕甚者,可加白术、泽泻。《当代医家论经方》

购书学习,进群,请加好友(微商—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半夏泻心汤心痞失眠,癫痫,头痛,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