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网
原标题:从聪明药到量子速读,这些坑为何总有人踩
经济观察报评论员言咏
5分钟内看完10万字,你信吗?近日,一则关于“量子波动速读”的视频在互联网上传播,视频中一群孩子快速翻书,指尖生风。这是一个培训机构面向孩子的课程项目,号称学会后只需要高速翻动书本,就能阅读并理解书中内容。学费不菲,多可达数万元,但在家长群体中很受欢迎。
这让我想起前一段被曝光的“聪明药”。家长们听说有一种药物能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和记忆力,纷纷拜求“神药”。然而,后来发现,这种所谓“聪明药”,其实是被严格管控的第一类精神药物,用于治疗多动症、嗜睡症等,具有成瘾性,对身体有害。
与之类似的还有所谓“蒙眼识字”培训,骗局不一而足,大行其道。这些用脚趾头想想就能识破的假,却让一部分家长深信不疑,争相砸钱,上演现实版“皇帝的新装”,仅仅是“人傻钱多”吗?局外清醒者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他们为什么就信?
如果不把这则新闻完全当笑话讲,就该忧思它背后反映的教育焦虑有多深重。如今的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也越来越低龄化,所有人都担忧输在起跑线上。家长焦虑什么,培训机构就提供什么,脑洞之大超出想象,再加上变本加厉的营销话术,更加助推了这种焦虑。家长很容易就被带进坑。一个人先信了,就会带动一群人信,最后大家共同入坑,这就是“剧场效应”,不然你抢跑了,我落后了怎么办?怪不得市场上有一句话:孩子的钱最好赚。
其次,也是我觉得更应当反思的,是这背后“速成”、“走捷径”的想法。“书山有径勤为路,学海无涯苦作舟”,求学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本应该是常识,也应该是一个社会——不仅仅是学者也包括普通人——为学的基本态度。但是,这已经是一个以快为美、追求速成的时代。还记得今年5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访谈时对教育深重的忧虑吗?他反问,现在有几个人在认真读书?博士论文的真知灼见有多少呢?现在这种毛毛糙糙、泡沫化的学风怎么能奠定这个国家的基础科研竞争力?
有人可能会说,掉进“量子速读”坑里的家长只是少数,多数人不会交这种“智商税”。没错,这是极端案例,但是,谁又能否认抱有抄近道想法的并不是少数呢?我们现在对目标的功利心越来越强,对过程的重要性却越来越忽视,对于达成目标的路径也不问黑白。学术造假的层出不穷,归根究底也是这种捷径心态使然。“花钱就能免去啃书之苦”也是迎合了这种捷径心态才能圈到钱。试想一下,在一个学无近道的观念深入人心的社会里,即便有强烈的竞争压力,量子速读这样的骗局收割的“智商税”恐怕会少很多吧?
最悲哀的是被裹挟进这种教育噱头下孩子们。某种程度上他们被迫成为骗局的合谋者。拿“蒙眼识字”来说,其实是教孩子作弊,在眼罩下偷看,以制造出“有用、有效”的假象。无论是煞有介事地“速翻书”,还是作弊偷看,对孩子而言,影响都是恶劣的,他们习得的是投机取巧,是不诚信。在这种潜移默化之下,又怎么能指望他们长大之后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去应对——不一定是尖端科研,更可能是平凡工作中的枯燥和挑战?而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仅需要扎扎实实做科研的精英,也需要踏实、诚信、不投机取巧的平凡人,甚至可以说,后者是奠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质量的更为广泛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