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睡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结核,我们该如何防治 [复制链接]

1#
云南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cgia.cn/news/chanye/1664369.html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WorldTuberculosisDay),旨在提醒大众对结核病加深认识和提高重视。年3月24日,是第27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宣传活动主题为:生命至上、全民行动、共享健康、终结结核。

一说到结核病,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结核病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在旧社会结核病又被称为“肺痨”、“痨病”,是一种很凶险的疾病。由于当时对结核病的认识不足,加上医疗技术和医疗条件的限制,结核病并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民间流传着“十痨九死”的说法,可见结核病的危害十分严重。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经验,结核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和控制,但尽管如此结核病依然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传染病。

一、结核病依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年10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报告指出:据估算,年新增约万例结核病患者。也就是说,每10万人中约有例结核病患者。结核病的发病存在着一定的地域差异,大部分结核病的患者集中于东南亚(43%)、非洲(25%)和西太平洋(18%)地区。在全球范围内的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其结核病患者数约占全球估算结核病患者总数的86%。而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基斯坦、尼日亚、孟加拉国和南非8个国家的结核病患者数约占全球患者总数的2/3。结核病的全球发病形势严峻,其依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近年来,我国结核病的发病形势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疫情依然严峻。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结核病的患者数约占全球患者总数的8.5%。据统计,年新发结核病病例数为86.6万,年新发结核病病例数为83.3万,估算年中国结核病新发病例数为约为84.2万,因结核病导致死亡的患者数约为3.2万人。

结核病具有人群的普遍易感性,任何人、任何性别、任何年龄段的人,均有可能罹患结核病,其中成年男性发病较高。年,成年男性结核病患者约占所有病例的56%,成年女性结核病患者约占所有病例的33%,儿童结核病患者约占所有病例的11%。

二、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全身多个器官和部位均可受到感染而发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占各器官结核病总数的80%-90%,是最主要的结核病类型。肺结核又可以分为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气管支气管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等。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中提到:在全球范围内,结核分枝杆菌是致死率最高的一种细菌。但值得注意的是,人体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绝大多数感染者都是长期处于潜伏感染的状态,只有极少数免疫功能低下者(艾滋病患者、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等)才有可能很快发病。

结核病可以分为潜伏性结核和活动性结核。潜伏性结核是指患者体内存在结核分枝杆菌,但由于机体的免疫屏障作用能够阻止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也就是说,潜伏性结核的患者感染后并不会立即出现症状,同时也不具有传播性,但有可能进展性活动性结核病。每年,因为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可导致全球约万人死亡。全球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将近有20亿人。目前,我国有25%左右的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这些人中的5%-10%会在一生中的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结核病,如肺结核或肺外结核。

肺外结核

除肺脏、气管、支气管等以外的器官和部位,如脊柱、肝脏、脑部、肾脏和淋巴系统等,也可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而诱发结核病,即肺外结核。

肺外结核是指发生在肺部、气管、支气管和胸膜等部位以外的器官和部位的结核病变。肺外结核多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循环播散形成,或是由于邻近器官、部位的结核病灶直接蔓延所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年全球结核病新发患者和复发患者的16%为肺外结核。我国报告的肺外结核的发病率和患者数量并不高,这与肺外结核不属于我国法定报告和管理的传染病、肺外结核容易被误诊和漏诊等因素有关,而实际上肺外结核的发病率和患者总数可能会更高。

肺外结核可单独发病,也可与肺结核同时或先后发病。如果肺外结核与肺结核同时发生,则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治疗疗程延长、治愈率降低,同时也导致了疾病负担的加重。

三、结核病是如何传染的?

前面提到,结核病分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不同类型结核病的传播途径也不相同。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包括以下几种:

●呼吸道传播:呼吸道传播是肺结核病最主要的传染途径,结核病患者大声说话、咳嗽、打喷嚏时,结核分枝杆菌会随着飞沫排出,如果易感者吸入了结核病患者的飞沫则有可能被感染。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肺结核病传播的另一重要途径。结核病人使用过的餐具、吃剩的食物,都有可能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此时如果与结核病患者合用餐具、吃结核病患者剩下的食物、饮用未经消毒的牛奶或乳制品、接触结核病患者用过的物品后,都有可能受到感染。

●垂直传播:如果母亲患有结核病,怀孕期间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脐带血液进入胎儿体内而发生感染。另外,胎儿也可能会因为羊水中含有结核分枝杆菌而感染先天性结核病。

●其他: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通过皮肤或黏膜伤口直接感染,但并不多见。

多数肺外结核不具备传染性

一般情况下,肺外结核是不具有传染性的。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肺外结核包括淋巴结核、结核性脑膜炎、骨结核、肠结核、肾结核等。这类肺外结核病的患者,虽然感染了结核分枝菌,但他们一般不会通过呼吸道排菌,也就是说肺外结核一般不具有传染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肺外结核病的患者常会合并肺结核。因此,判断结核病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无论是肺结核还是肺外结核,一旦确诊后都应该及时进行系统、正规的抗结核治疗。同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按规律服用药物。

四、注意!这几类人群易发结核病

1、免疫力低下人群

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群的免疫能力足以抵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而不会发病。但是对于因某些因素、疾病或药物作用导致的免疫力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癌症患者、严重肾脏疾病、营养不良者、儿童以及老年人等人群,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免疫力低下常无法抵御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发病。

2、与活动性结核病患者有密切接触者

活动性结核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如果与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生活在一起,则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几率会明显升高。诊治结核病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也会因为与活动性结核病患者有密切接触,而受到感染。

另外,一些特殊环境如学校、医院、监狱、养老院等机构,由于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比较拥挤、人群聚集、通风不良,且有可能接触到未经治疗的活动性结核病的患者,因此发生结核病感染的几率也会升高。

3、不良生活习惯人群

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导致机体的免疫力下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结核病的患病率和患病后的致死率。有数据统计,有吸烟行为的青少年发生肺结核病的风险是不吸烟人群的1.4倍,经常熬夜的青少年发生肺结核病的风险是从不熬夜人群的1.5倍。

4、不良情绪人群

相关文献表明,性格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有一定的关联性,而B型行为性格与肺结核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主要是因为B型性格的人群多表现为沉默、犹豫、缺乏主见、缺乏生命力和活力、倾向于压抑型。相比于其他性格类型的人群,此类性格的人群更易患结核病。

社会心理因素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对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抵御作用。压力、情绪低落、抑郁等负性情绪对结核病有一定的影响,许多结核病患者可能在感染结核病之前就已经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比如压力过大、焦虑等。在高强度的压力下,人群的心理状态、机体的免疫功能会发生相应改变,从而诱发结核病的发病。

五、结核病的症状有哪些?

由于人群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普遍的易感性,大多数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呈现出潜伏性感染而不发病的状态。大多数患者在首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并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逐渐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不同类型的结核病,其所表现出的症状也不相同。

1、早期症状

除皮肤、毛发等全身各部位和器官均有可能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早期的结核病患者常无明显症状或症状比较轻微,仅表现为相应部位脏器受损的症状。部分患者还有可能出现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病常见的全身伴随症状。

呼吸系统结核病的患者早期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干咳。泌尿系统结核病的患者早期多无症状,或仅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的表现。消化系统结核病的患者早期会出现腹部隐痛的表现,一般在进食后加重那个,排便后缓解。部分生殖系统结核病患者会出现直肠、会阴部位的不适症状。由于骨骼、关节对疼痛比较敏感,所以骨关节系统结核病的患者在早期就会出现相应病变部位的疼痛、活动受限,多在活动后加剧。

2、典型症状

肺结核典型症状

活动性肺结核病的症状可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数周或数月内逐渐出现。由于症状多轻微,甚至患者对疾病毫不知情。连续咳嗽、咳痰持续2周以上,并伴有痰中带血和黏液浓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一般情况下,肺结核患者的咳嗽为干咳,咳嗽较轻。如果合并有支气管结核,患者咳嗽加重,出现刺激性干咳。临床上,约有1/3的肺结核病患者会出现咯血症状,多数为少量咯血。如果呼吸系统结核病累及到胸膜时,患者会出现胸痛症状,并会随着呼吸运动和咳嗽疼痛症状加剧。

除了典型的呼吸系统症状外,活动性肺结核病的患者还会出现发热(多为低热)、寒颤、夜间盗汗、乏力、消瘦、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肺外结核典型症状

●淋巴结结核:淋巴结核较常见,颈部多见。在儿童、青少年中发病较多。在感染早期患者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无粘连、无压痛及全身中毒症状,可自行消散。如果病情进一步进展,患者的淋巴结继续肿大,出现淋巴结粘连,形成不规则肿块,出现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伴随症状。

●骨与关节结核: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约占结核病患者总数的1%-3%,占骨结核的50%,常继发于肺结核。病变部位疼痛是骨与关节结核的主要症状,活动后疼痛加剧。由于脊柱结核的症状多不典型,发病时很容易被忽视,早期诊断困难,患者常得不到及时救治,治疗难度大,治愈后多出现残疾和易复发等问题。

●泌尿系统结核:多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将近90%的病例为单侧病变。尿频、尿急、尿痛是肾结核的典型症状。尿频症状最早出现,持续时间最长,患者每日排尿次数超过十次。约有50%-60%的患者会出现血尿症状,脓尿也是泌尿系统结核的常见症状,严重程度不一。

●消化系统结核:肠结核在消化系统结核中最常见,多见于青壮年,常继发于肺结核。患者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症状交替出现。

●生殖系统结核:患者会出现附睾、睾丸肿大和变硬,双侧附睾结核患者可导致患者不育。

●神经系统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是肺外结核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属于重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发生率约占神经系统结核的70%,死亡率、致残率极高。结核性脑膜炎以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高热、嗜睡、复视或失明,甚至昏迷等症状。即使是存活的患者也会遗留肢体残疾、癫痫等严重后遗症。

出现以下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结核病的早期,症状一般比较轻微,系统性的治疗有利于病情的控制。但是如果不及时的治疗则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但是出现反复咳嗽、咳痰,经过治疗3-4周后病情不能好转;痰中带血或咯血;长期不明原因的低热;患有糖尿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出现相应的呼吸道等症状时,则要警惕是结核病的可能性,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的呼吸内科、感染科或发热门诊就医诊治。

六、如何预防结核病?

结核病是危害大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项结核病防控措施的稳步推进,结核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感染基数十分庞大,我国肺结核报告发病患者病例数一直位居甲类、乙类传染病的前列,我国结核病的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因此,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非常关键。预防肺结核,应做到如下加几点:

1、避免接触结核病患者

注意避免与未进行规范化治疗的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触,尤其是不要与这类患者在不通风的密闭环境下长时间共处。

2、做好防护措施

与可能患病的人员接触应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诊治结核病的医疗场所的医护人员更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注意佩戴好口罩,必要的时候应规范佩戴手套、帽子。

3、积极治疗结核病

年版技术规范结核病的总体治疗原则为:对所有肺结核患者,特别是对于复治的患者,应该尽早开展药物敏感试验。如果条件允许,应开展分子生物学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对结核病患者开展针对性治疗。

随着链霉素、利福平、吡嗪酰胺、异烟肼等越来越多的抗结核药物和新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中的应用,肺结核已经不再是“十痨九死”的难治之症。结核病患者在明确诊断之后,应该遵循早期、联合、全程、适量、规则用药的原则进行治疗。经过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多数结核病患者可痊愈。

4、接种结核疫苗

结核疫苗即卡介苗,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为该疫苗的主要接种对象。另外,皮肤划痕接种卡介苗也可以用于预防结核病。用于成人预防结核病时,应先做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方可接种,一般在接种后4-8周可产生免疫力。用于儿童预防结核病时,在接种卡介苗后的2-3个月进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表示接种成功,阴性者应补种。

5、强化筛查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包括潜伏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无症状患者、活动性患者和所有体内携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人员。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在人体免疫力正常的情况下,多数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患者并不会立即发病,一般多发生于结核病的后期。这就为结核病的主动筛查提供了充足的时机。

我们知道传染病的防控措施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种传染病的防控策略也适用于结核病的防控,并应遵循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和早治疗的“四早”原则。

七、认识结核病的这几个误区

误区一:结核病能自愈,不治疗也可以

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不会出现症状,但是如果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结核分枝杆菌就会大量繁殖而出现症状,此时必须进行治疗。

误区二:经过治疗有好转就可以减药或停量

结核病经过治疗后症状虽然能缓解甚至消失,但并不代表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完全被消灭,一旦擅自减药或停量,则很容易导致复发。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坚持足疗程、规律用药。

误区三:病情复发按照之前用药自行服用即可

结核病复发后应尽快到专门的医疗机构就诊,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必要时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治疗方案。结核病复发后擅自用药,不仅会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甚至还会导致耐药的发生。

误区四: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

部分患者在结核病的治疗过程中会因为不良反应中断治疗或改变治疗方案,这不但有可能导致治疗失败,还会导致耐药。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向医生积极寻求帮助。

误区五:与肺结核患者分碗筷就不会被传染

肺结核主要经过呼吸道传播,痰菌阳性的患者在大声说话、咳嗽、喷嚏时排出的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是主要传染源。与肺结核患者分碗筷并不能保证不会被传染。

误区六:婴儿出生后接种卡介苗后就不会得结核病

预防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手段,但接种卡介苗并不能保证绝对不会患结核病。接种卡介苗后需要约2个月的时间产生免疫力,在此期间小儿对抗结核病几乎没有免疫力。对于大量、反复、毒性较强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卡介苗产生的免疫力也不一定就能完全抵御。因此,即便已经接种了卡介苗,还要注意加强预防工作。

虽然,目前结核病的发病形势依然严峻,但是对结核病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做好防护工作,同时留心观察自己身体的变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张静

文字审核:柏双玲

科学性审核:首都医科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