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睡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卫生保健手足口病的认识与预防 [复制链接]

1#

心理卫生科探险记

注:以下全部为个人体验经历

你还好吗

近来和朋友们的聊天,发现大家如出一辙地焦虑或压抑,嗜睡或失眠。当我们感受到自己身体心理出现问题,特别是睡眠和胃口不正常的时候,是需要重视的。这是两个很敏感的指标,受精神和情绪的影响很大。

但不是所有的不舒服都是精神问题,比如我的嗜睡和胃疼是分别在心理科和消化内科解决的。医生说我可能是压力大导致胃病加重,身体心理双重压力导致情绪不佳,进而活动少,血脂偏高,影响睡眠,睡眠不好又影响胃病……

言归正传。我和睡眠问题抗争了很久,经历过嗜睡也经历过失眠,早上睡不醒晚上睡不着,中午来一觉,下午困成狗——这都是我亲身经历的。

解决这个问题大概从三方面下手:

1)是否有其他身体疾病导致失眠或嗜睡。这个说实话挺邪门的,很多你想不到的病有嗜睡的表现。比如十二指肠溃疡……这个的解决办法就只能在看其他的病的时候问问医生,“我嗜睡和这个有没有关啊”,才能破案。

2)是否由不健康的作息习惯导致失眠或嗜睡。这个嘛,靠自己调整了。都知道早睡早起身体好,怎么就控制不住呢?教你一招,把手机扔进爸妈的房间,休想因为沉迷手机不睡觉!然后再安排一个爸妈牌闹铃……此外运动非常重要哦,不要觉得每天走走路就是运动,运动要一周至少三次,每次至少半个小时!上下午觉得困,可以适当喝咖啡,转移注意力,总之让自己渐渐习惯这个作息,不要过睡或不睡。

3)是否由情绪不良带来失眠或嗜睡。情绪不良不仅指心情不好,也包括长时期的压力、压抑、焦虑、恐惧等。这就需要到心理卫生科寻求医生的帮助了。不要觉得“过了这段就好了”,压力不是一天造就,情绪改善也不是一蹴而成的。

提起去看心理医生,很多人也讳莫如深,要么家人反对,要么心理抗拒。去过大活进行心理咨询的,说老师的话还不如朋友有用。于是就更迷茫了,我的难受真的是心理有问题吗?医生真的能帮到我吗?通过什么?吃药?催眠?

那……那我就带大家去看看神秘的心理科吧!

01

陈·先锋小说家·我最爱的染女士,在短篇小说《角色累赘》中写了一个装病去精神院写诗的故事。她说:

物质构成的自然界是第一宇宙,根植于第一宇宙跟它对应的那个心理、感情、理智的世界是第二宇宙。诗是第三宇宙,是人们把第一与第二宇宙重新排列组合建立的一个想象出来的世界。

医院的路上,我脑子里想的就是这些。使用第三宇宙语言的,不止是诗人、艺术家,还有疯子、精神病。昨晚我有点后悔来看病,觉得自己就是有点想不开而已。写完论文后一身轻,还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但挂了的号退不了,我就权当来心理科冒险。

02

医生是一个很温柔的阿姨,问我想咨询点什么呀?我不知道从哪说起,让我崩溃的那件事实在是小得不能再小。事后想来自己的确偏激,但崩溃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世界抛弃。我和医生说了我崩溃的原因,说自己好像有抑郁倾向。医生说你去做一个心理体检吧。交完钱,肉疼。

来都来了,做呗。

检查分为三项,填写SCL90项清单问卷、DSQ防御方式问卷和一项仪器检查。

SCL是一个常见的心理状况自评表,从十个维度判断心理健康状况。比如主观的躯体不适(头疼头昏胸疼胃口不好等)、人际关系敏感(交往时自卑不自在等)、焦虑(无缘无故感到害怕、容易紧张等)、抑郁(想结束生命、容易哭泣、孤独苦闷、过分担忧等)、恐怖(不信任他人、担心有人谋害自己等)。我在填问卷的过程中,意识到有些问题不是性格因素,而是涉及到了心理健康的维度。

SCL-90项清单检查节选

测试下来我的抑郁与敌对情绪较高,但我和医生说我今天挺开心的,为什么还是这样。医生解释说,情绪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不是说解决了一件事,情绪就能得到彻底改变。比如对未来过分担忧,你解决了考研保研,将来还有实习工作。情绪对人的影响有时是无止境的,所以不能总想着说“过了这段就好了”,只要情绪还在,一直会存在隐忧。对于心大的,乐观的人来说,过着哪段他都挺开心的。

防御方式问卷提供了心理社会成熟程度指标,也就是测试你的心理年龄(我就是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要小哈哈哈)。

这个问卷很多问题真的是问到了我的心坎里,比如“我是个很有自知力的人”(我真的是一个过度进行自我反思的人),或者“在我意识到不得不面临一场困境的时候,如考试、招工会谈。我就试图想像它会如何,并计划出一些方法去应付它”(每次都贼能想,没有一个猜对了也可劲想)。

防御方式问卷DSQ问卷节选

这个测试不是说“病”,而是帮助你认知自己,提供一些社会层面、人际交往层面的建议。做完这个测试我意识到,自己有时候真的是瞎心思,操那个心干嘛呢?有些事明明猜不到,非得猜。猜到头痛又觉得烦,烦之后就是压力,压力之后哪能平常心对待呢?这不好,哈哈,得改。

最后一个机器测试是测交感神经的,包括心跳血脂神经传递指标等。医生说我血脂有点高,这是我嗜睡的根源。嘱咐我清淡饮食多运动,真的没想到宅家宅出了血脂高。成天不运动,越来越困,困完就乏,写不进去作业。拖着拖着又要熬夜,这不是恶性循环嘛……

医生最后给我开了一种快乐小药丸,类似于褪黑素,副作用很小,帮助我调整情绪。总之内外兼修后,我的心态和情绪都改变了不少。事情总是要做的,一件件来嘛。压力摆脱不掉的,那就别太当回事。天塌下来有人顶,砸不着。

03

最后瞎说几句。

我觉得读文学真的容易让人丧,书里与现实都让人绝望。而且学文学的有一个特性,因为读书走进去的牛角尖,还得靠文字和心理力量把自己拉回来。我最想不开的那段时间,我妈咋劝都劝不好我。因为她说不过。

后来是我自己想开了。用我最爱的陈女士的话,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一个问题。卡尔·罗杰斯说:“他们都在问我究竟是谁?我怎样才能成为我自己?”

当一个人长大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地就要摆脱通过别人的眼睛而造就出来的他,离开他扮演的各种各样的角色。但当这种愿望与现实抵触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类永恒面对的困境。我们需要面对这样的困境,并最终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自我的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不要相信弗洛伊德的鬼话。你的未来不是由过去决定的,过去的确在方方面面影响了你,但你可以用更多的方式改变看待过去的方式。我曾经深陷弗洛伊德不能自拔,意识到自己什么不足就去找原因,去找童年各种经历各种创伤。我的确找到了,但我改变不了童年。所以我很丧,我觉得我就是这样了。但朋友们,我们毕竟还年轻啊!过去是包袱,尽早甩掉它。未来总会来,别过于焦虑。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还想看什么就留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肾结石的先兆肾结晶 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117.html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发疹性疾病。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特别是5岁以下的幼儿发病率最高,这跟孩子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关。

感染病毒后,患儿不会立即发病。病毒先在体内大量复制,经过3~7天的潜伏期后才进入发病期。

抵抗力强的孩子仅会出现轻微症状,甚至没有任何症状出现,而抵抗力弱的孩子就没那么幸运啦,不仅发病迅速,甚至可能出现脑膜炎或脑炎、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虽然大部分患病的孩子症状都比较轻微,7-10天就会自愈。不过得了手足口病,长了疱疹会让孩子比较痛苦,寝食难安,而且该病毒传播速度快,极易传染给他人。所以,秋季的这个手足口次高峰,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做好预防哦!

勤洗手

洗手是最好的预防!家长应教育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浸湿双手,搓上洗手液或肥皂后,手心、手背、指缝间、手指、虎口处都不能放过,洗完后,再用干净的纸巾或者专用的毛巾擦干。

消毒和通风

肠道病毒最怕紫外线和高温煮沸式消毒,可以用这两种方式给孩子的东西和家居用品消毒。疾病高发期,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平时在家也要经常开窗通风,晾晒衣被。

按时接种疫苗

71型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最严重病毒,EV71疫苗能起到很大的防护作用,免疫持久性约为2年。所以,建议6月龄-5岁的孩子尽早接种自费的EV71疫苗。

家长们不要以为接种疫苗后就万事大吉了,因为手足口病的病毒多达20多种,例如今年北京市新出现的CV-A6型,这就导致即使接种过疫苗的孩子也会有患上手足口病的可能。所以给孩子接种疫苗后,依然不能掉以轻心,需做好各项防护措施。

提高免疫力

让孩子保持他原有的生活规律,活动量跟平常差不多,不要太晚睡,不要过于劳累。孩子免疫力没有发生大的波动,就不容易生病。

不幸中招如何护理

万一孩子中招,家长们也别太着急。手足口病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自限性疾病,跟感冒一样,没有特效药,也不用吃所谓的抗病毒药。患病期间,最重要的是做好家庭护理,等待自愈。如果孩子因体温太高而难受,家长可遵医嘱让孩子服用退热药物,减轻孩子不适。

发热的护理

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家长可以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并要注意给孩子补水。当体温超过38.5℃时,则应该给孩子服用退烧药了。

皮疹的护理

出疹子时,家长应保持孩子皮肤的清洁,并要及时给孩子更换衣服。此外,要给孩子勤修指甲,以免过度抓挠引发的皮肤损伤和感染。若疱疹破裂并伴有皮肤的继发感染时,可局部外用抗菌药膏。

口腔的护理

若孩子嘴里的疱疹已溃疡,家长可用鱼肝油或维生素B2片剂研成粉涂抹口腔,并要让孩子经常漱口刷牙,保持口腔清洁。给孩子喝点偏凉的奶或水,少量多次,用吸管饮用,可帮孩子减轻口腔溃疡的痛苦。

饮食护理

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上应准备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出疹期间,尤其在口腔内水疱破溃成小溃疡期间,可以让孩子多吃一些流质饮食。病愈后可及时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手足口病”的常见疑问解答

1.手足口病可能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或患者接触过的毛巾、手帕、口杯、玩具、餐具、奶瓶及床上用品、内衣等,进而引起间接接触传播。

此外,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

因此,擤鼻涕的方法就很重要。那么,有鼻涕时,如何正确地擤鼻涕呢?带着孩子一起学起来吧~!

①抽一张柔软干净的纸巾,对折一次。

②将纸巾盖住鼻子,手指压住一边的鼻翼,闭上嘴巴,用力将另一边鼻孔的鼻涕擤出。

③将纸巾再对折一次,用同样的方法将另一边鼻孔的鼻涕擤出。

④擤完鼻涕后,将纸巾扔进垃圾桶内。

2.手足口病重症是什么?

出现以下情况时,家长就要警惕孩子是否为手足口病重症了,医院就诊:

①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②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颈项强直(脖子僵硬的感觉)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③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

④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3.病程结束后会不会留下疤痕?

一般的手足口病,只需要对症处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等,在家里加强护理,1-2周就会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

4.孩子身上疱疹没了,可以去上幼儿园?

手足口病在症状消失后仍可具有传染性!建议手足口病幼儿症状消失1周,过了隔离期后再去上学或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有的医院开具的病愈证明才能返园哦~

5.大人也会被传染上手足口病吗?

答:会的。很多家长都认为手足口只是一种幼儿病,但实际上,成人也有可能被传染!尤其是大人接触患儿的排泄物之后,一定要用肥皂或消毒洗手液洗手,因为大便中病毒的感染性可能持续几周。

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病毒可通过唾液飞沫,经鼻腔、口腔传染给健康儿童,也可因直接接触而传染。因此病童应留在家中,直至热度和红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结痂后持医生返园证明方可回幼儿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