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睡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宝宝在玩耍时,撞到头,或坠床怎么办 [复制链接]

1#

夏秋季节正值蘑菇生长季节,由于蘑肉质细嫩,味美可口并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有毒蘑菇和可食菇往往混生,形态相似,我国城乡居民有采食野生蘑菇的习惯,从而误食造成中毒的屡见不鲜。如果人们能掌握毒蘑菇的形态特征,避免误采误食,中毒后又能及时抢治疗,就可大大降低中毒的发生和死亡。

蘑菇又称蕈,是一类大型真菌,不同于一般高等植物,无根、茎、叶,无叶绿素,靠菌丝摄取营养物质生长,无花、果和种子,而靠孢子传播繁殖。蘑菇大多数属担子菌纲,伞菌目,少数属子囊菌纲。蘑菇种类繁多,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约-种,其中毒蘑菇多种。我国已知可食蘑菇多种,毒蘑菇有余种,其中常见中毒报道的就有20余种。

毒蘑菇中毒的症状

由于毒蕈种类较多,不同种类所含毒素性质种类繁多,各不相同,所以中毒后的临床表现亦不相同,中毒后表现较复杂,经常出现混合症状。依据损害的靶器官,可分为以下几个临床分型。

1.胃肠毒型:胃肠毒型潜伏期为0.5-6h,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剧烈腹泻及流涎等,严重者可伴有消化道出血,体液大量流失可导致休克、昏迷等。

2.溶血型:溶血型潜伏期为6-12h。除胃肠道症状外,还有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尿、少尿、无尿溶血型黄疸和急性肾衰竭等。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皮肤紫癜,甚至呕血或便血等症状。

3.神经精神型:神经精神型潜伏期为数分钟至6h,有头晕、麻木感、肌肉震颤、周围神经炎、幻觉、视物模糊、幻视、流涎、嗜睡、短暂意识障碍、谵妄、狂躁、行为异常、昏迷等。部分患者的此类症状出现在消化道症状消失后一周。

4.肝肾损害型:肝肾损害型潜伏期为6-48h。以中毒性急性肝损害为突出临床表现,起初仅表现为胃肠炎,胃肠炎症状好转后,患者无明显症状,似乎痊愈,其实此时毒素已经对肝脏等内脏器官造成损害,即为“假愈期”,特征性的变化为无症状的肝功能损害。随即会出现黄疽、转氨酶升高及肝肾衰竭,严重者伴全身出血倾向,甚至并发DIC、肝性脑病,导致相关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此型患者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

并发症状:

1.心肌损害、呼吸衰竭及血糖异常:症状持续存在,毒素可能会直接损害心肌,同时全身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导致呼吸衰竭,影响血糖。

2.肝、肾及多脏器损害:溶血型毒蕈中毒会直接导致肾脏衰竭,同时各个类型的毒素会直接损伤肝脏、肾脏及其他脏器。

3.猝死:出现心脏毒性,易导致猝死。

怎样预防毒蘑菇中毒

毒蘑菇中毒后,没有特效疗法,病死率高,预防尤其重要,引起中毒主要原因是误采、误服和烹调方法不当所致。为此,预防毒蘑菇中毒应抓住以下几点

1.应在野生蘑菇类大量生长季节,开展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如张贴毒蘑菇挂图、发放预防及抢救治疗资料、展示常见的标本样品等。加强野生蘑菇的收购、销售检验管理工作,严防毒蘑菇购、混销。

2熟识毒蘑菇的形,就能有效防止误采、误食应注意区别,凡有菌环、菌托的野生蘑菇最好不要食用,虽然这一大类野生蘑菇包括一些可食蘑菇,但其毒蘑菇形态与可食蘑菇相似,很难辨别,易误食。对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万不要采集食用,为了自身的健康,最好不采不吃野蘑菇,食入干毒蘑菇也可导致中毒。

3.民间流传很多毒蘑菇的辨别方法,如与大蒜、灯、银器共煮,能使之变黑;虫子能吃的或能生蛆的无毒;样子不好看的或破损不变色的可食用等等。经调查与试验证实这些方法都不是%可靠。

发生中毒后怎么办

一旦吃了野生蘑菇发病,医院救治。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尽早排除毒素对治疗效果非常重要,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1.尽早迅速排除毒素及时催吐、洗冐、导泻、灌肠非常重要,早期可大量输液,使病人排尿,排除毒素。

2.胃炎患者应积极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平衡紊乱。

3.神经症状者应用阿托品、镇静剂,加强对病人进行良好监护。

4.严重中毒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5.对毒伞、白毒伞造成的中毒早期可使用含巯基的解毒药,如二巯基丙磺酸钠等。

6.对症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