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睡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秋季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复制链接]

1#

金秋时节悄然而至,回归到幼儿园的怀抱,尽情地与小伙伴们嬉戏玩耍。此时传染病的预防不能掉以轻心。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秋季传染病,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提前做好防护准备吧!

肠道传染病

■AUTUMN

肠道传染病是指一组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最常见的是菌痢。菌痢全称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志贺菌属)引起的。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好发于夏秋季。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菌由患者或带菌者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等直接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接触,经口进入消化道导致人体被感染。临床症状:普通型表现为起病急,高热可伴发寒战,继而腹痛腹泻,腹痛明显,便前尤甚,便后缓解,常有里急后重,每日大便十多次至数十次,开始为稀便可迅速变为粘液脓血便。

爆发型病势凶险,高热并伴全身严重毒血症症状,精神萎靡、嗜睡昏迷及抽搐,并迅速发生循环及呼吸衰竭,以休克或中毒性脑病为主要表现,且儿童多见。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儿童和青壮年是高发人群。

预防措施:

饮用卫生方面,为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感染,我园加强饮用水的卫生监管,开学前对园内饮用水进行了水质检测,更换滤芯,严格对设施设备进行清洁消毒,防止水源污染。

环境卫生方面,加强卫生间的卫生管理,定期清扫消毒,随脏随清扫;清除积水灭蚊灭蝇。食品卫生方面,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制度,保证食品安全及营养的摄入,做好餐饮具及食堂设施设备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污染。检查报告方面,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及时了解因病缺勤儿童的发病症状与情况;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做好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工作。家庭护理方面,幼儿居家物品专用,建议家庭使用公勺公筷,尽量减少外出就餐。健康教育方面,加大对家长、教师及幼儿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掌握肠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身保护能力。

乙脑

■AUTUMN

乙脑全称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经蚊虫传播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属于虫媒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夏秋季高发。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库蚊传播,以猪、牛等家畜为宿主或传染源,通过库蚊叮咬被感染的家畜后再叮咬人,使人感染。临床症状: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表现为高热(体温>39℃并持续不退)、剧烈头痛、惊厥和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并伴有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现象,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2~6岁发病率最高。近年来,在儿童青少年普遍接种乙脑疫苗后发病有所减少,但未接种乙脑疫苗的儿童发病风险较高。

预防措施:目前没有特效药,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方法。适龄儿童要按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

我园非常注重整理环境卫生,定期清理积水,及时填堵树洞,消灭蚊虫孳生地。确保落实各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措施。家长也要注意居家环境卫生,防止蚊虫滋生。如发现幼儿被蚊虫叮咬后出现发热头痛、呕吐、嗜睡等脑膜刺激症状时,要立即送医。

手足口病

■AUTUMN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临床症状:以手足、口咽部、臀部发生疱疹为特征。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将手足口病分为五期(出疹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心肺功能衰竭期、恢复期)。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预防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养成勤洗手、正确洗手的好习惯。做好日常通风、预防性消毒。

流行期间家长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体温变化,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温馨提示

请各位家长一定谨记:孩子一旦患上传染病,要立即通知本班教师。具体复课流程如下图:

让我们一同携手,共筑幼儿健康成长的一片晴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