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小满
清
暑
益
气
健
脾
化
湿
今天,我们迎来小满节气,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小满节气,气温明显增高,且雨量增多。而闷热潮湿的天气,会使人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还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乏力等不适。为此,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健康管理(治未病)中心陈淑娇主任医师强调,小满养生,一要清暑益气;二要健脾化湿。
小满至,养生五要素要牢记
慎起居
小满节气后,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会较凉,气温日差仍较大,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明显,因此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尤其是晚上睡觉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而患感冒。同时也应当顺应夏季阳消阴长的则律,早起晚睡(晚睡是指不超过11点),但要保证睡眠时间,以保持精力充沛。
多喝水
炎热天气,人体水分消耗较多,多种微量元素也随汗水排出,单纯靠喝水不足以弥补机体需求,因此要选择多元的补水方法。应季果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元素,不仅能补充人体的水分还可补充微量元素。
吃点苦
平素胃肠有积热,比如经常便秘、反复口腔溃疡的人群,水分消耗更多,小满时节更容易疲劳甚至加重宿疾。要想减少水分消耗,就得吃些“苦”头,不妨适量吃些具有清热、通便、开胃作用的苦味蔬菜,如苦菜、苦瓜、莴笋等。
重祛湿
小满前后天气炎热、湿气渐重,素有脾胃虚寒的人群耐不住炎热而贪凉食冷,就容易出现暑湿外感。中医认为生姜能温中散寒驱湿,建议这类人在饮食中注意适当吃些生姜。
畅情志
小满时风火相煸,人们也易感到烦躁不安,此时要调适心情,注意保持心情舒畅,胸怀宽广,以防情绪剧烈波动后引发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病。此时可多参与一些户外活动如下棋、书法等怡养性情,同时也可在清晨参加体育锻炼,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为宜,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大汗淋漓,伤阴也伤阳。
祛暑湿,六道药膳尝一尝
01
冬瓜草鱼煲
做法:准备适量冬瓜、一尾草鱼。先将冬瓜去皮,洗净切三角块;草鱼剖净,留尾洗净待用。先用油将草鱼(带尾)煎至金黄色,取砂锅一个,其内放入清水适量,把鱼、冬瓜一同放入砂锅内,先用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炖2小时左右,汤见白色时,加入食盐、味精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平肝、祛风、利湿、除热。
02
双豆饮
做法:准备适量白扁豆和绿豆。先将白扁豆提前泡3-4小时(如果天气热,最好放冰箱里),后入锅里煮至即将熟烂时,再和绿豆一起同煮。
功效:绿豆清热解毒、滋养脾胃,但性寒伤肠胃,而白扁豆性微温,且本身也有健脾胃的功效,两者煮汤,效果最佳。
03
薏米藿佩饮
做法:准备薏米30g、藿香3g、佩兰3g、白豆蔻仁3g。先用热水煎煮薏米半小时,然后用薏米汤来冲泡另外三种材料即可。
功效:这四种材料向来被认为是祛湿的上品,暑湿季节服用可以帮助脾胃化解体内的湿气。
04
芡实薏仁红豆汤
做法:准备适量薏米、红豆、芡实。先将薏米、红豆、芡实加清水浸泡1-2小时,而后加热煮1小时以上后喝汤,吃薏米、红豆和芡实即可。
功效:有健脾祛湿之效。
05
淮山扁豆煲鸡脚
做法:准备适量鸡脚、淮山、扁豆、芡实、薏苡仁、姜片。先将鸡脚去衣清洗,切掉脚甲,再将淮山、扁豆、芡实、薏苡仁、姜片和鸡脚一起放瓦煲内,加约10碗水,武火煲滚后文火煮2小时。煮好后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祛湿、舒筋活络。本汤适宜脾虚有湿症见体倦乏力、食少便溏者食用。
06
赤小豆冬瓜煲肉汤
做法:准备适量赤小豆、冬瓜、猪瘦肉、生姜。赤小豆洗净;冬瓜洗净,连皮切;生鱼洗净,宰净去鳞、内脏,慢火煎至微黄;猪瘦肉洗净。上述食材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清水毫升(约10碗水),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盐便可。
功效:本汤清淡不腻滞又富有营养,同时又有祛湿健脾作用。
降暑热,三道茶饮试一试
药茶具有疗效高服用方便易于制作等特点,夏季,天气炎热易耗损津液损伤元气,人体内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功能改变,常常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悸、失眠口渴、咽干、乏力、恶心、食欲减弱、神疲倦怠等症状。这时如果饮用一杯药茶对症治疗,往往会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姜茶
做法:用茶叶5克,生姜10片共煎,饭后饮用。
功效:具有发汗解表、温肺止咳的功效,可治疗流感、伤寒、咳嗽等病症。
莲茶
做法:准备茶叶2克、莲子10克、红糖10克,将莲子浸泡后,加糖煮烂后冲茶饮用。
功效:有健胃益肾之功,肾炎、水肿患者宜天天饮用。
菊茶
做法:取茶叶2克,菊花2克,用开水冲泡,每日饭后饮用。
功效:可降热解毒、清肝明目、镇咳止痛和降脂抗衰老。
好身体,四个穴位常揉揉
丰隆穴
丰隆穴在小腿外侧,膝眼与外踝尖间的中点,也就是外踝尖上8寸的位置,距离胫骨前缘两横指的距离。
丰隆穴是临床“祛痰”的主要穴位,具有祛湿涤痰的作用,配合足三里穴长期坚持按摩能清除浊湿。
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的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穴相对。顺着膝盖内侧横纹向上,会摸到一块突起的骨头,它是胫骨,顺着胫骨的下方和内侧向上摸,会摸到一个胫骨拐弯并且凹陷的地方,这里就是阴陵泉所在位置。
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它能够健脾益气,促进脾运化水湿的功能,能健脾化湿、通利三焦、消胀利水。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作为健脾胃的第一要穴,足三里穴对所有消化系统疾病均有效果,除湿自然也少不了它。按摩足三里穴可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承山穴
稍稍用力踮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即为承山穴。
承山穴是人体最有效的祛湿要穴,能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有些人轻轻一按自己的承山穴,就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表明体内有湿气。
指导专家
陈淑娇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世界中联中医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世界中联李时珍医药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委员,福建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委员,福建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务、药膳分会常务、内经分会委员。长期工作于临床和教学一线,师从李灿东教授。获得第二届国家优秀博士生奖学金,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优秀中医药博士生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在研主持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参研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发表国家级、省级、SCI论文10余篇。
中医健康管理,围绝经期综合征、内分泌代谢性、肾脏疾病、肿瘤术后调理、脾胃病、月经病、痤疮等病诊治。
名
医
荟
萃
国医堂坐诊时间:
周五上午(08:00—12:00)
周日上午(08:0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