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一营养师
本文主要介绍生物素的相关知识,包括与健康的关系、缺乏与过量、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来源
生物素(也称为维生素B7、维生素H和辅酶R)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通常归类为B复合物组。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不能合成生物素,依赖微生物和植物合成的生物素。
生物素是在营养实验中发现的,该实验表明,许多食品中的一种因子能够治愈喂食干蛋清的大鼠诱发的鳞状皮炎、脱发和神经系统症状。
抗生物素蛋白是一种在蛋清中发现的糖蛋白,与生物素非常特异且紧密结合。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抗生物素蛋白可能是蛋清中的抑菌剂。
由于抗生物素蛋白也对胰腺蛋白酶具有抗性,因此摄入的抗生物素蛋白与膳食生物素(可能还有来自肠道微生物的任何生物素)结合并阻止吸收,从而使生物素通过胃肠道。烹饪会使抗生物素蛋白变性,使抗生物素蛋白易于消化并且无法干扰生物素的吸收。
生物素
生物素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的近端。浓度低时,被载体转运主动吸收;浓度高时,则以简单扩散形式吸收。
吸收的生物素经门脉循环,运送到肝、肾内贮存,其他细胞内也含有生物素,但量较少。
生蛋清中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可与生物素结合而抑制生物素的吸收。胃酸缺乏者,可使生物素吸收减少。
生物素主要经尿排出,乳汁中也有生物素排出,但量很少。
1.是多种羟化酶的辅基
生物素是丙酮酸羟化酶、乙酰辅酶A羟化酶等的辅基,参与体内CO的固定和羧化过程,为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所必需。
表现如下:
①帮助脂肪、肝糖和氨基酸在人体内进行正常的合成与代谢;
②促进汗腺、神经组织、骨髓、男性性腺、皮肤及毛发的正常运作和生长,减轻湿疹、皮炎症状;
③缓解肌肉疼痛;
④促进尿素合成与排泄、嘌呤合成和油酸的生物合成;
⑤用于干预动脉硬化、卒中、脂类代谢失常、高血压、冠心病和血液循环障碍性的疾病;
⑥药理剂量的生物素可降低1型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
2.生物素也可调节基因表达和组蛋白功能
生物素也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人基因组中含有多个依赖生物素的基因。生物素还可使组蛋白生物素化,从而影响细胞周期、转录和DNA损伤的修复。
生物素对有助于降低血糖作用的基因(胰岛素、胰岛素受体、胰腺和肝脏葡萄糖激酶)具有刺激作用;相反,生物素降低肝脏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的表达,这是一种刺激肝脏产生葡萄糖的关键糖异生酶。
生物素缺乏与葡萄糖耐量受损和葡萄糖利用减少有关。另一方面,糖尿病状态似乎可以通过药理学剂量的生物素得到改善。同样,生物素的药理剂量似乎会降低血浆脂质浓度并改变脂质代谢。
3.生物素与头发健康
目前,生物素已被证明对生物素缺乏症患者的头发生长有益,但对由荷尔蒙水平和遗传导致的男性秃发没有任何作用,所以,不要觉得补充生物素制剂就能阻止脱发,重塑发际线,它只是一种额外的效应,可以看成改善健康的同时,改善了头发、皮肤的问题。
4.生物与免疫力
生物素缺乏对细胞和人体免疫功能有不利影响。例如,遗传性生物素代谢异常的儿童患上念珠菌性皮炎;这些儿童没有迟发性过敏性皮肤试验反应、免疫球蛋白A缺乏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正常值。在生物素缺乏的大鼠中,抗体的合成也减少。
1.缺乏
生物素缺乏症以皮肤、黏膜和神经系统损害为主。
生物素缺乏的典型症状包括脱发、湿疹性皮疹、脂溢性皮炎、结膜炎和多种神经系统症状,如抑郁、嗜睡、肌张力低下和癫痫发作。虽然神经系统症状发生在更严重的生物素缺乏水平,但皮肤病学表现通常首先出现。
严重时引起食欲减退、四肢无力、瘫痪、共济失调、抽搐、抑郁、脱髓鞘病变、视神经萎缩、视力听力下降等神经精神损害。
生物素缺乏亦可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患者常合并念珠菌、细菌感染。
2.缺乏原因
①生物素酶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可阻止机体释放游离生物素,尽管正常摄入,也会导致生物素缺乏。
②长期酗酒会抑制生物素的吸收,15%的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浆生物素浓度较低。
③慢性胃肠疾患(如:短肠综合征、肠道外营养)导致生物素吸收障碍
④不当习惯:长期食用生蛋清可使生物素利用率降低;
⑤过量使用抗菌素、防腐剂导致肠道细菌合成生物素能力下降;
⑥长时间服用抗癫痛药物,如:丙戊酸、苯妥英、普里米酮、镇静剂亦将降低血液中生物素的含量。
⑦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尽管有正常的生物素摄入,但至少有1/3的孕妇出现边缘生物素缺乏;即使哺乳期妇女的膳食生物素摄入量超过AI,她们的血浆和母乳中生物素浓度也会降低。
3.注意事项
生物素可以与某些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对生物素水平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卡马西平、扑米酮、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原因可能是抗惊厥药物治疗会增加生物素分解代谢,导致生物素状态降低,另外,肠道生物素的吸收也会受到抑制。
生物素参考摄入量
生物素广泛存在于天然食物中,含量相对丰富的食物有谷类、坚果、蛋黄、酵母、动物内脏、豆类和某些蔬菜。
参考资料: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北京:科学出版社,.[2]杨艳玲.生物素与生物素酶缺乏症[J].临床儿科杂志,,24(12):3.…………[3]MockDM.Biotin:FromNutritiontoTherapeutics.JNutr.Aug;(8):-.doi:10./jn...EpubJul12.PMID:;PMCID
MC.[4]PatelDP,SwinkSM,Castelo-SoccioL.AReviewoftheUseofBiotinforHairLoss.SkinAppendageDisord.Aug;3(3):-.doi:10./.EpubApr27.PMID:;PMCID
MC.[5]Janos,Zempleni,and,etal.Biotinbiochemistryandhumanrequirements[J].JournalofNutritionalBiochemistry,.[6]Fernandez-MejiaC.Pharmacologicaleffectsofbiotin[J].TheJournalofNutritionalBiochemistry,,16(7):-.
以上内容仅供教育学习之用,如需专业操作请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