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冬时节,秋花、秋雨、秋草的萧瑟,这种在冬季来临之前的一派萧条之景,多愁善感忧伤之情油然而生。所以,秋冬时节也是季节性抑郁症的好发时期。心理专家指出,进入秋季之后,因心情的压抑、烦闷、失眠、躯体的疼痛而来看病的患者也增多了,因而在这个草枯叶落、花木凋零的季节,多爬爬山开阔胸襟,或者多做一些开心的事情来进行心理调适,预防季节性抑郁的发生。
常言道“秋风秋雨愁煞人”。每年症状最重的时候就是在秋季。每当看到青青的树叶在慢慢凋零,绵绵的秋雨洒落在脸上,心中便充满着惆怅和失落。这季节性抑郁的发作原因与“悲秋”不无关系。医院心理睡眠专科主任李艳说:“我们说的悲秋,其实就是一种抑郁的情绪,抑郁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转变为抑郁症。而每年这个时候发作,常会被称为季节性抑郁症。”为什么在这个季节会引起抑郁发作呢?李艳指出,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秋冬季节阳光照射减少,人体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缩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
一般来说,在春夏季,人体内负责调节情绪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最强,到了秋冬季节则功能最弱,并受日照的影响。因此,秋冬季节日照时间减少,容易引起一些易感人群脑内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不足,随之出现失眠、烦躁、悲观、厌世等一系列症状。
中医:阳气升发不足,情绪低落
对于季节性抑郁,中医也认为,秋冬季有一定的发病诱因。按照中医理论,秋冬阳气下降收敛封藏,容易产生抑郁症状。所谓“四时阴阳消长”,春夏阳长阴消,秋冬阴长阳消。脏腑气机在春夏升发、长旺,功能活跃,生机勃发,精神情志也趋于兴奋,思维敏捷,活动增加;而在秋冬收敛、闭藏,功能低下,生机内藏,精神情志趋于抑制,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因此,人体在秋冬季节阳气升发不足则容易产生悲伤情绪。
由于季节性抑郁症属于抑郁症的一个特殊分类,李艳认为,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抑郁症的典型表现,也有季节性的特殊临床症状。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趣下降,容易自责自罪,自卑消极,甚至有自杀观念,睡眠障碍,进食和体重减少或增多等。季节性抑郁症的特征集中表现在每一年同一时间发作,尤其是秋季开始、夏初结束,患者的症状以疲劳嗜睡,精力不足,食欲旺盛,注意力无法集中,希望独处等为主。
在这“悲秋”时节,这些身体问题也会让人不开心,比如肝郁、心火和气血虚。
肝郁,郁郁寡欢
爱发脾气、郁郁寡欢,经常出现这样症状的人,有可能是肝脏出了问题。
安徽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副主任朱庆军指出,肝主疏泄,当人的肝气不畅时就容易生气发怒、爱发脾气、心情不佳、郁郁寡欢。全国名老中医、河南中医院院长王新志介绍,肝气郁结还会使人感觉胸部闷胀、咽喉部发紧,总想长舒一口气。
此外,肝郁还会影响人消化功能。从中医上说,肝脏属木,脾脏属土,木克土,肝郁气滞,攻克脾土,使脾脏受伤害,脾脏管消化,就会出现没有胃口、不想吃饭,口淡乏味。
王新志院长介绍,出现肝郁时,不妨做做“捶胸顿足”。先将两手握拳,握拳时无名指和中指中间抠的穴位就是劳宫穴,这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小指和无名指抠的是少府穴,这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握拳伸屈这两个穴位会得到刺激,能帮助降心火。
心火旺,烦躁不安
如果说肝郁是“郁郁寡欢”,那心火就是“烦躁不安”。心火旺的人,总觉得心神不宁,烦躁不安。
王新志院长解释,中医讲心在五行中属火,与之想对应的是属水的肾脏。当心肾相交时,水火互济,互相帮助,火能让水不寒,水能让火不亢;当心肾不交时,则导致肾寒而心火生,心火亢盛,就会出现心烦、失眠、口干、舌燥、情绪不佳、心神不宁、烦躁不安、舌尖变红、脉象细数等症状。
降心火,王新志院长推荐泡脚,“床前洗洗脚,胜吃安眠药”。泡脚时下肢血管扩张,血往下走,人就容易困乏,昏昏欲睡,有利于睡眠。洗脚时可以同时抠抠涌泉穴,有助于心肾相交,帮助睡眠。还可以在脚心上用伤湿止痛膏贴上一克磁石,也能帮助降心火。白天则可以用莲子芯三克冲水喝,一天三克反复泡水,喝一周左右即可。
此外,心火旺盛的人还要注意调整情绪,做到怒不过夜、怒不过人。
气血虚,情绪低落
莫名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这样的情况很可能是气血亏虚所导致的。
气血虚主要指肺气虚、脾胃气虚和心肝血虚。中医讲人的情绪怒喜思悲恐和肝心脾肺肾对应,肺气不足时人就会莫名情绪低落,甚至哭泣。气虚会使人神疲倦怠、乏力懒言,语声低微、咳声无力、动辄汗出,容易感冒。
血虚可因气虚而导致,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是化生气血的大本营,故脾胃气虚会导致血虚,血少则不能荣养全身,使人出现口唇、指甲、眼睑色淡微黄,还会出现月经变少,头发枯萎,形体消瘦,视物不清,心慌,失眠。
王新志院长介绍,血虚可以吃归脾丸,也可以用当归、桂圆开水泡水、熬水喝,桂圆一天30克,当归一天12克,一天反复冲喝,喝一周左右即可改善。
朱庆军主任介绍,有些食物对补气血很有好处,比如肺主白色,多吃白色食物,百合、山药、梨、银耳、马蹄、麦冬等,有助于肺气保护。将红枣、花生米、桂圆、红糖、红豆放到一起煮着吃也有助于补气血。此外一定要加强机体的主动性,积极主动锻炼,气血才能旺盛。
面对“悲秋”,何以解忧?唯有从“衣食住行”入手了。
衣:其实,为自己或者家里多添置一些新物品可以让心情好起来,这个对女性特别有用。
食:七情伤五脏,就如“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脾,悲伤肺,惊伤肾”。“悲秋”之感会伤到肺气,而肺气虚的人,也更容易产生“悲秋”之感。所以,要解决“悲秋”,润肺是一条路,适当补充一些秋梨膏、荸荠、百合、蜂蜜等润肺食物,避免秋燥,从而解决肺气虚。另外,像一些食物是预防抑郁症的好帮手,比如水果中的香蕉、甜橙,蔬菜中的黄瓜、西红柿等,咖啡和可可也是极好的心理良药,它们能增强脑细胞的活性,对调节情绪、减轻抑郁也大有益处。如果吃不惯咖啡和可可,绿茶也不错的提神良药。但不管吃什么,最好清淡些,油腻食物会在体内产生酸性物质,加深困倦。
住:从睡眠入手,要保持充足睡眠,尽量在晚10时前入睡,中午小睡也利于化解困顿情绪。
行:季节性抑郁可以预防,以日常生活保健为主,比如生活规律,早睡早起。在工作不宜过度劳累,除了中午外,早上10时,下午3时宜放下工作,喝杯茶,休息片刻。每日加班不宜超过两小时,否则会导致慢性疲劳,容易患病。吃过午饭,宜散步或逛逛街,松弛身心,晚上到公园跳跳集体舞等。
使人心跳加快的感觉就很容易使人放松,运动就是加快心跳的好方法。运动可以让神经系统兴奋起来,并促进大脑分泌一种让人高兴的物质——5-羟色胺。李艳说,这个季节去登山、远眺满山的红红绿绿,是抵抗秋季抑郁症最好的办法。另外,中医所说“气郁成病”,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气功,调整人体气机,也可收获良效。
此外,通过按摩也能改善季节性抑郁。
对于已患有季节性抑郁的病人,其诊断和治疗均需要及早让专业的精神心理科医师专门指导,不能妄自诊治,以免延误和加重病情。目前,季节性抑郁症的治疗通常采用药物治疗,配合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的治疗方案。不过,一些中医传统疗法也对季节性抑郁有改善作用,比如以下的穴位按摩——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两寸,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可以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对情绪调节有很好的作用,具体方法:用一只手的拇指指尖按揉,以微有酸胀为度,每次可按摩2—3分钟,每天3次。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可用拇指指腹按揉,由轻到重,感觉力量深入到肌肉层,再由重到轻,如此重复10遍,每天按摩3次左右。
(来源:健康时报、新华网、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