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一种接触传染、分布很广,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细菌传染性疾病。鹅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感染率可高达90%以上,死亡率在5%~75%不等。哪些原因造成鹅浆膜炎呢?
鹅浆膜炎的发病原因/p>
1、免疫抑制病的普遍存在,使鸭群处于亚健康状态,极易感染此病。接种疫苗时不重视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正确的操作规范,造成免疫失败甚至出现应激反应。
2、环境问题,卫生差、通风不好、密度高、垫料潮湿污秽、反复使用是导致雏鹅感染的主要原因。
3、饲料方面存在的问题,饲料管理不符合要求,造成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维生素或某些微量元素含量过低时也是引起雏鹅发病的关键。
4、要对症用药,养殖过程中会出现用药后有好转,一旦停药就会反弹,这样就会出现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症状。
5、霉菌普遍存在鸭群中,降低鸭只抗病力,混合感染,使得病情发展迅速,死淘率高,难以控制。
6、养鹅户没有一个系统化的保健措施和合理的药物预防程序。
鹅浆膜炎的症状:
病鹅精神沉郁、嗜睡厌食、缩颈、咳嗽、甩鼻、流泪、痉挛、摇头、头颈歪斜、转圈、瘫痪,排白色、黄绿色稀粪。
鹅浆膜炎的防治措施:
1、在无鸭疫里默氏杆菌流行发生的地区,雏鹅群之间、雏鹅群与青年鹅群、雏鹅群与成年鹅群之间应隔离分开饲养,可防止雏鹅被感染;再次,雏鹅群放牧或下水,应远离鸭群和其它鹅群,可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
2、在疫群使用本菌作紧急预防时,可同时应用敏感抗菌药物,以达到在未产生免疫前能较好控制流行发生和减少死亡率的目的。
3、由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与应激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将雏鹅转舍、舍内迁至舍外以及下塘饲养时,应特别注意气候和温度的变化,减少运输和驱赶等应激因素对鹅群的影响。一旦发现小鹅出现浆膜炎,就用新牧浆膜炎饮水,死亡数量减少,采食、饮水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