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正逐步加强。思明区卫健局正在罗宾森广场二期打造思明区老年心理关爱服务中心。中心计划设置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并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服务。
含饴弄孙是许多老人对幸福晚年的憧憬,然而随着年龄增大,老人不得不面对一些负性生活事件,自己如何走出?家人又需提供怎样的支持呢?
文/记者戴懿漫画/小牛
案例1
老伴去世后独居
因焦虑频频失眠
陈奶奶年近九十,两个月前,她的老伴去世了。家里一下子空荡荡的,“我从这个房间走到那个房间,只有我一个人,也没地方去。”她说,老觉得身体不舒服,常常睡不着,夜里总是一两点就醒了,便起身在家里转一转,再躺下眯一会儿。
一提起老伴,她就落泪,除了怀念,还有对自身的担忧、焦虑。她说:“我患有冠心病,一个人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就等死了?”
她的大儿子在外地,也当爷爷了,有孙儿要照顾;小儿子在厦门,却并不愿意照顾她。原来,当年小儿子因婚姻和他们闹了矛盾,至今未婚,怨气一直未消。
陈奶奶平时很少与邻里交往。现在,她就想有个人能陪在身边,曾和小儿子沟通过,甚至愿意给小儿子支付工资,但被拒绝了。她想找一个陪住保姆,又担心找不到好的,各种担忧交织,让她更加焦虑。
现象
城市空巢老人
焦虑尤为明显
启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郑世彩说,在社区服务工作中发现,不少老人特别是空巢、独居老人,随着年龄增大和身体机能的衰退,焦虑尤为明显。
农村老人可以串门聊天排解烦恼,城市的老人特别是那种不喜欢麻烦别人,也很少与邻居交往的老人,身边如果缺少亲人照料,就更易引发心理问题。
“他们虽然也能请保姆或去养老院,但是好保姆难找,又担心在养老院得不到好的照料,真是万金难买一个在身边的亲人”。
案例2
临时住进养老中心担心被“抛弃”血压飙升
林女士今年80岁,上个月住进街道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后,血压突然飙升。而她的家人说,老人并没有高血压病史。中心工作人员连续观察了几天,发现在一天的3个不同时段,老人的血压都很高,还出现了头晕等症状,赶紧带她就医。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些老人并不愿意到机构养老,林女士也是如此。在给她做评估的时候,她就表现出意愿不高的情况。
林女士原本跟儿子一起居住,但是在外地的孙女预产期提前了,儿子和儿媳要赶过去照顾,就匆忙将她送进了照料中心,这让她感觉自己被“抛弃”。
刚住进来,林女士不爱说话,别人有问才回答。工作人员经常和她聊天,每天下午都带着她做操。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在这里生活规律,还每天有人陪护和服务,加上药物治疗,她的血压逐步平稳。原本只打算短期住一住的她,现在想长期住在这里。
提醒
很多身体疾病
都有心理诱因
社工郑世彩说,家庭关系好的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往往比较良好。如果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很深的不安全感,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在心里无限放大,甚至加速身体疾病的进程。
医院老年精神科主治医生石磊说,高血压也属于心身疾病的范畴,长期的紧张焦虑,也会诱发高血压。此外,很多内科疾病都有心理诱因,都可以算是心身疾病的范畴,比如消化性溃疡、哮喘、皮肤病等。
案例3
缺少沟通心情抑郁突然拿剪刀扎自己
64岁的李霞(化名)原本和儿子住在一起。去年,她来女儿家过年,因为疫情原因无法返回,一下子多住了两个多月。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加上和女儿女婿缺少沟通交流,她的心情越来越糟。
李霞个性敏感,容易多想,却不愿多说,什么事都藏在心里,负面情绪慢慢积压。女儿也发现母亲有些不对劲,“但我妈也没跟我说什么,平时该吃吃、该睡睡,看起来没什么异常,我也没太放在心上。如果我早点和她聊一聊,或许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事情了,我特别后悔。”她的女儿说。
原来,李霞有一天突然拿起剪刀,扎向自己的肚子,把肝脏都扎破了。女儿吓得不轻,医院治疗。
李霞身体康复后,女儿将她送到医院。医生诊断,李霞得了重度抑郁。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目前恢复得很好。李霞说:“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心情就是很糟糕,不想活了。”
提醒
老年期焦虑抑郁
起病隐匿易忽视
医院老年精神科主治医生石磊说,老年期的焦虑抑郁和年轻人不同,很多时候起病很隐匿。年轻人有负面情绪往往会表现出来,比如有负面的语言,但是老年人往往一开始没有很明显的症状,家属很容易忽视。
多沟通多陪伴
缓解老人压力和焦虑
石磊告诉记者,老年期精神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焦虑抑郁和认知障碍这两方面。
分析
焦虑抑郁的产生
主要源于四方面
一是老年人社会角色的转变。退休前有很大的社会价值感,退休后突然不被需要了,很容易失落;二是老年人本身社交活动减少,部分从农村随子女来城市的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在数字时代,接收信息的条件方式有限,与人交流少,孤独感强;三是因为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如和年轻一代的生活习惯相冲突、育儿理念不同,都会诱发焦虑抑郁;四是各种客观生活应激因素,如投资被骗、生病引起行动不便、自我照料能力下降等。
警惕
部分焦虑抑郁患者
会发展为认知障碍
石磊说,部分没有明显生活事件诱因的老年期焦虑抑郁,有近20%的患者会发展成为认知障碍。如果家人发现老人这两年话少了、表达能力和记忆力下降,一定要引起重视,医院做专业的认知功能评估。
除了精神状态的变化,有一些焦虑抑郁则会表现出躯体化的症状。比如胸闷、气短、紧张、汗多、手抖等,在医院检查都找不到原因,兜兜转转一大圈,找了心理医生,才把问题解决。
建议
加强社会支持
提供社区服务
石磊说,一方面要加强老年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教,加强社会支持,鼓励参加合适的社交活动;另一方面就是老人的陪伴者和照料者应当多和老人沟通,早发现、早干预。“不少老人焦虑抑郁,都是因为缺乏沟通。通过沟通,能帮助老人缓解压力和多虑。”如果情况严重,一定要及时向专科医生寻求帮助。
郑世彩说,在社区层面,也应积极向老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最普遍的是向内心孤独的老人提供精神慰藉,社工、助老员或志愿者每周上门探望一两次,陪老人聊聊天。针对有特别需求的,比如一日三餐、陪伴就医、找保姆等,尽量提供帮助。
责任编辑:陈培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